■一起向未来北京冬残奥会特别报道
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志愿者之家,进门就可以看到这样一排整齐摆放、色彩鲜明、制作精美的报纸——《高山志愿日报》。每天更新的报纸讲述着“雪飞燕”的冬奥故事、志愿者的故事和冬奥文化,形成了高山冬奥志愿服务的珍贵记忆。
这份报纸的背后,是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志愿者工作助理魏茜和她的宣传团队小伙伴们的共同努力。魏茜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这次她进入闭环,成为一名志愿者工作助理,是服务志愿者的“志愿者”。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海拔最高的场馆。魏茜说,在“雪飞燕”,志愿者们让我们看到了当代青年最好的模样:零下二十多摄氏度,大雪中,睫毛结冰、脸庞冻红的志愿者依然用灿烂的笑容为观众送上温暖;突临大风,缆车停运,已经在返回驻地途中的交通志愿者毅然返回岗位,坚守到最后一名乘客离开;场馆通信志愿者自发编写200行程序代码,大幅度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助力高山“最强大脑”运转。
“每一个志愿者都在这里闪闪发光,每一朵小雪花都值得被看见。让每一朵小雪花都闪亮是我们编撰《高山志愿日报》的初衷。”魏茜说。
“雪飞燕”志愿者领域宣传团队由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瀚洲、顾慧毅、张琪、巴丽努尔和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张维强、刘爽、万新濛、王文瑶组成,他们分三个组,在场馆30多个点位记录志愿者的工作点滴。
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24期冬奥《高山志愿日报》编撰,并即将完成13期冬残奥《高山志愿日报》编撰,全面覆盖各领域志愿者,让每一份付出与坚守都被看见。
据新华社北京延庆3月11日电
《中国教育报》2022年03月12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