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高中生物老师——田瑞娟老师。田博士谦逊温和,目光长远,不仅为我授业解惑,更言传身教让我心智成熟,在大学乃至现在仍是我求学之路的一盏明灯。”

这是华中科技大学研一学生杨菁珉本科毕业论文中的一段话,她专门向高中生物老师——武汉市第六中学(以下简称“六中”)老师田瑞娟致谢。杨菁珉是从武汉理工大学被保送到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读研的。

11月25日晚从学校实验室出来,杨菁珉心情很轻松。当晚的实验一开始并不顺利,杨菁珉想起田老师曾经教过她的方法,重新实验后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她高兴地给田老师打了个电话。这样的电话,高中毕业4年多了她还经常打。

听说学生把自己写进本科毕业论文,田瑞娟挺意外也很感动,“希望我这盏灯可以常亮常新”。看到田老师发的朋友圈,她的另一名学生、正在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专业研一就读的朱昱颖留言:“我也把你写进了致谢里。”朱昱颖写道:“田老师于我而言亦师亦友,直到如今还能经常与田老师聊天,甚是幸运。”

精彩的课堂互动

田瑞娟是山西太原人,1981年出生。2013年,她从南开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因丈夫调到武汉工作,她觉得这座城市发展潜力比较大,也选择来了武汉。

网上看到六中招聘老师的消息,田瑞娟投了简历,经过三轮考核,当年8月,她正式入职,成了六中的一名生物老师。当时,武汉全市中小学老师中博士还不足10人,田瑞娟是江岸区中小学中第一位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对此,有些人不太理解,博士能当好中学老师吗?一开始田瑞娟也有些压力。不过,当她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后,也就释然了。

11月18日上午10时25分,背着环保布袋、戴着眼镜的田瑞娟快步走进高二(9)班教室。这堂课,她要给同学们讲“免疫调节”。

“秋冬季节,流感进入高发季,如果出现了打喷嚏和咳嗽症状,你会怎么办?”

“我妈会叫我多喝开水”,一个男生率先回答。“是热水吧!”同学们发出一阵笑声。

“大概多长时间症状可以缓解?有没有同学有其他答案?”

一个女生站起来说:“我一般不感冒!”“哇,你的免疫系统好厉害!”同学们笑着惊叹。

“既然有感冒病毒存在,你为什么很少感冒?”田瑞娟反问。

课堂安静下来,同学们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这样的互动和引导场景,常常出现在田瑞娟的课堂。讲遗传特性,她会从怎么挑水果开始讲起;讲免疫知识,她会讲为什么需要打新冠疫苗第三针;讲过敏反应,她会直接拿自己举例子:“你们看,这就是过敏反应!”

当天,教室最后一排坐着一位实习老师,听了田瑞娟的课,她评价,免疫学知识讲好不容易,从生活中的例子入手,田老师这个导入挺精彩。

脑洞大开的创意

田瑞娟的办公桌在教师办公室里很好找,上面放着好多色彩斑斓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那个就是。这是她给学生们布置的作业中的优秀作品。田瑞娟拉开矮柜门,里面还有不少模型,“同学们做得太精彩了,舍不得处理,快放不下了!”

讲“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章节时,田瑞娟提前给同学们发预告:“这章节上完后,会举行细胞模型制作创意大赛,胜出者可拿‘大奖’!”一时间,课堂沸腾,同学们纷纷组团出战,各种脑洞大开。

比赛那天轮到几个男生端出一组模型登场,锅盖子一掀开,满屋子肉味,田瑞娟和同学们一起笑倒。原来,这组的创意借用了最常见的火锅食材——牛肉丸是“细胞核”,腐竹是“中心体”,小香肠是“线粒体”,培根是“高尔基体”,海带是“内质网”……“形神兼备,可谓舌尖上的生物模型,简直服了!”

面对同学们这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创意,田瑞娟当晚发了一条朋友圈:“来看看我的大宝贝们的作品!”

养宠物龟并观察孵蛋全过程,把吃完的新品水果核栽种成小绿植,用刚添置的手机显微镜观察身边的一切……生活中的田瑞娟是个“好奇宝宝”。

一天上课,田瑞娟给同学们展示了一组图片。这是什么?她让大家猜。猜来猜去无人答对,最后,答案揭晓:“这就是你们手中的卷子,放大400倍!”啊?!全班惊叹。

厨房做饭碰到一只抱卵的虾,田瑞娟赶紧拿出手机显微镜拍下来,和正常的虾的图片放在一起,事后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

生物学是一门发展很快的学科,田瑞娟会把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介绍给学生们。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揭晓,她会第一时间跟同学们分享。她还经常把生物专业书籍借给有兴趣的学生,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

田瑞娟的课堂,学生打断老师提问是被允许的。有时候提问的学生会一直从教室追到教师办公室。同学们的提问五花八门,有的轻松有趣,而有些问题,田瑞娟会很严肃地回答。前不久,有一个学生带着一道习题来找她,涉及研究动物性别分化机理的相关题目。学生问,是不是可以用这个进行性别鉴定。讲解完知识点,田瑞娟给学生专门讲了医学对于性别鉴定的限制和要求。

“现在的孩子信息获取渠道丰富,更需要引导。”下一堂课,针对学生提问田瑞娟在班上再次进行了讲解:“人也是生物,这个问题可以研究,但在实际应用时,要考虑伦理道德,要有底线思维,法律法规不能触碰。这是大生物的概念。”

类似的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环保话题等,都成为课堂讨论的内容,田瑞娟会引导同学们去分析、去思考。

课间,田瑞娟会带同学们在校园里观察动植物。天气适宜时,田瑞娟还会带同学们到解放公园做自然笔记。田瑞娟做这些,只想告诉同学们,“别忘了,要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

家长们一开始听说孩子的班主任是博士,都挺惊讶,一年多的接触,田瑞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田老师带给孩子们的,远远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一位谢姓家长说。

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午饭过后,几拨学生来找田瑞娟,有问知识点的,有来找她商量校园三人篮球赛、跳绳比赛人员安排的。作为班主任,田瑞娟是这群青春期少男少女们的良师益友。“娟姐”是同学们平时和田瑞娟聊天时对她的称呼。“我的求学经历中,有一位高中化学老师对我的鼓励很大,我也希望自己能鼓励到自己的学生,让他们以后回顾起自己的高中生活,觉得很有意义。”

有位学生曾因心理压力大,元月调考答题卡填写出错,考砸了,顿感希望渺茫。田瑞娟用自己求学路上的经历耐心开导她,一直聊到晚自习快开始,田瑞娟陪着她一起走进了教室。后来,这名学生高考正常发挥,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8年来,田瑞娟带的学生有继续在生物领域发展的,也有学化学的、学计算机的、学环境的。她带的竞赛班,连续两年有学生获得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一等奖。

“会教课、会当班主任,还会带竞赛!”把田瑞娟招进六中的老校长马德驹仍然为自己当年的这个决定高兴。他说,教育应该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加入,“用老师的人格魅力去潜移默化教育孩子!”

“博士为什么要到中学当老师?”8年来,不断有人问田瑞娟这个问题。“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觉得自己适合,就来了。”田瑞娟说,“喜欢就坚持下去,不要太受外界的干扰。”

“年少之时,喜得良师,为终生庆幸!”去年教师节,田瑞娟收到班上一个学生用练习本制作的简版节日贺卡,上面手绘着她最喜欢的《工作细胞》中“血小板”的动漫形象。她把这张贺卡和学生作品放在一起,珍藏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