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双减”意见,以及今年年初教育部出台的“五项管理”措施,都对学生作业问题做了特别的强调与明示。随着秋季新学期的到来,如何解决作业问题更是迫在眉睫。

对一名一线教师而言,本人切实感受到,虽然上半年我们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进行了大面积的整治,但就目前状况而言,学生有做不完的作业,仍然存在,在有些地方、有些学校依然严重。

笔者认为,作业的布置,从来不是哪一个科目、哪一个老师的事。每所学校都应加强作业管理,有一个联动机制,方可做到“双减”和“五项管理”要求的总量可控,真正实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目标。

笔者了解到,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是:老师们更多的是单打一,即往往只考虑自己所代科目应该如何布置,而忽略了其他科目,忽略了学生总体应有的承受能力。就是同一科目或同一备课组、教研组,大多数情况都是谁布置谁的,很少有协商与合作。这样,不仅个人所代科目的作业常常不自觉地超量、超时,整体上学生完成作业的总量更是长期大面积的严重超量、超时,从而造成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以至到了难以完成的地步。真是苦了学生,连累了家长,让整个社会对老师、对学校、对教育产生了极大不满。

不同科目学生作业如何科学、均衡地布置?笔者的主张是:组内同质,组间协调。

笔者所说的“组”,指有一定规模,有平行班级的备课组、教研组等,比如,一个年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行班,且主要科目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代课教师。“组内同质”,是指代平行班级的、同一科目的教师布置的作业是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作业和分层布置的作业。“组间协调”,是指代平行班级、不同科目的老师,除了布置本科目的作业外,还要与其他科目的老师进行必要的沟通,相互协作,统一规划,形成联动机制。

笔者认为,“组内同质”,即同年级,同科目,统一布置作业,对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同一备课组或教研组,除了组长外,还有比较有经验的老师。每次(一课、一天、一周)布置作业,由组长或负责人牵头,汇集其他教师的建议或意见(有就提,没有就不提),经有经验教师审核后正式敲定;然后通过不同方式——如微信群等,由组长或负责人门向相关教师进行公布。这样确定的作业,基本是经过集体协商、有经验教师权衡的,不是随意的,是有效的,不少还是高质、高效的,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或适合各个任课教师和各班学生。这样,所有的学生作业就都摆到了明面上,相关科目的教师、学生都清楚,就能很好地杜绝教师自由布置作业的随意性、盲目性、超量性。除统一布置的作业外,原则上不允许教师单独向自己所在班级的学生另外布置作业——特别是书写性质的作业。

而相同班级、不同科目的老师,在“组内同质”的前提下,不同组别的组长之间要有一个基本的协同。主要解决完成各科目作业所需时间的问题:在大概确定各科目学生作业完成时间的前提下,保证总量不超时。具体沟通时,各组长或负责人跟本组成员,首先要明确本科目学生一课、一日或一周完成作业所需时间。一般而言,每个科目,学生每天完成作业都要有一个科学的、合适的基本时间,如初中数学作业,中等学生完成约为30分钟。协定好以后,凡是符合基本时间的科目,都不再每天或每周进行重新协调、确认——只有少于或多于一定时间,如10-15分钟,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如微信群等)和时间(如提前一天)向不同组别的组长予以明示,以便其他科目的老师对本科目作业做适量的增减,并提前半天予以公示,以免多科目出现撞车现象。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科目出现作业少于规定时间,可以多次;超时的情况只能偶尔,如一周一次,绝不能常态化。

规模较小的学校——一个年级只有一个教学班,同一年级老师为一个自然组,可仿照“组间协调”的作法进行操作。

这样,一般情况,学生作业时间总量不超时,就可以保证大多数学生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或空间,也能使大多数学生的睡眠时间得以保证。学生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心,才能更好投入到有效的学习当中去。(刘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