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考定教的办法,颠倒了教学工作的主次,堵住了教师们开展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的空间,让他们没有时间精力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身上。

此次改革,就是号召广大教育工作者摆脱“以考定教”的定式,回归到因材施教的正途。

8月30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在义务教育学校加强考试管理,大幅限制考试次数,规定细致到要求学校和班级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

几十年来,考试一直是中小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眼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常态举行自不必说,各种摸底考试、分班考试,频繁的周考、月考、单元考试,还有由学校以外机构组织的模拟考试、选拔性考试等,也是多年学习生涯中的例牌菜。面对如此繁多的考试,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从紧张到疲惫,从小心仔细到习以为常的过程。其中不少学生还会因此心烦意乱、焦躁不安,丧失学习兴趣,最终小小年纪就想着加入“躺平”一族。此次改革如能真正落地,无疑会让很多学生松一口气,免于为考试而焦虑。

坦率地说,中小学校考试之所以频繁,是因为长期以来考试制度已经成为学校非常教学工作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考试,一些老师就弄不清楚学生学到了多少,下一步该怎么教。还有一些教师,已经习惯于将考试当做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考试,摸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底,看学生学习成果和知识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这种教学方法,看似滴水不漏,实际上却让学生在从备考、应考到考试成绩发榜的长时间里焦虑不安,影响学习情绪,消磨学习兴趣。

频繁考试,对教师而言同样有害。出题、监考、改卷、讲评,占用了教师原本应该用来钻研教材、改进教学、熟悉学情的时间。此外,大量考试需要大量考卷,老师们只好花费很多精力来搜集各地的考试试卷,整理、研究不同的考试题型,应对学校与各地组织的模拟考试、统一考试和升学考试……更重要的是,以考定教的办法,颠倒了教学工作的主次,堵住了教师们开展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的空间,让他们没有时间精力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身上。

从全国层面出发,大幅压减考试次数,传递了“不以考试为抓手”的改革信号。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专业的工程,学生掌握规定的学科知识只是开始,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根本。此次改革,就是号召广大教育工作者摆脱“以考定教”的定式,回归到因材施教的正途上,以学生为本,以改进教学方法为重点,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过程中增长知识,掌握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改革就意味着破旧立新。不以考试为抓手,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一二年级不考试了,其他年级考试次数少了,怎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有针对性地教学,是教师们需要深思的问题。加强作业管理或许正是破解之道。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确保作业难度水平符合学生实际,也同样可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分层次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更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卞广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