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8月30日召开的2021教育金秋系列新闻发布表示,为降低学生考试压力,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提出准确把握考试功能,大幅压减考试次数,规范考试命题管理,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完善学习过程评价,加强学习质量监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等要求。

教育部对学生考试的最新要求,既是对既定政策的完善,也是对目前教育“双减”工作的深化。事实上,在北欧,法国、日本等地,小学基本上是没有考试的。在小学阶段考试排名和成绩,对学生实际的成长没有实质性的意义,综合素质教育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校外培训乱象,除了“唯分数论”下家长不合时宜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观念与培训机构诱导形成的化合反应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些学校的教学方式还不能完全按科学的教育规律来,课堂教学效率还有提高的空间。虽然绝大多数学校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家庭作业量的问题,但是,校内考试的频繁还是个普遍现象,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让学生成了应试工具,在客观上使得一些陷入考试与分数焦虑的家长又想起了校外补课,这就给违规的校外培训带来了资源供给。这种需求与供给的结合,必然让双方不谋而合,达成更隐蔽的补课方式,自然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在这方面,国内已经有些城市走在了前面。8月26日,广州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通知》,其中明确,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幼小衔接入学适应期,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学科统一考试,下学期可组织考试不超过1次;小学二年级每学期学校可组织1次统一考试;小学其他年级及初中每学期不超过2次统一考试。严禁组织周测、月考,严禁提前结课备考。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

上海市的举措中,明确严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任何形式的联考或月考,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于语文、数学两个学科。

“双减”减的是“负”,增的是“能”,更要在做强学校主阵地上下功夫。一方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严格精简作业和考试频次,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另一方面,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更好地探索“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适合其个性化的针对性教育。当学生在校内和课堂上就可以享受到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教育服务,当学校在校内和课堂上就可以满足学生对各类教育需求时,校外教育培训市场自然就会逐渐萎缩。这时候,再配合对校外培训的监管,治理校外培训自然也事半功倍。(丁慎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