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获悉,新的学期,北京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校长教师的轮岗。凡是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正、副校长以及在编在岗教师,原则上均应进行交流轮岗。

教师轮岗,已是教育界的一大热词。年初,上海出台指导意见,明确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的对象和条件;不久前,深圳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实行大学区招生,并施行教师轮岗制度。教师轮岗为何轮、如何轮、何时开始、会带来哪些影响,诸多问题激起热烈讨论。

先看为什么。其实,教师轮岗并非新鲜事。在搜索引擎上检索——早在2007年,武汉就开始探索;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决策部署。今时今日,人们对更公平的教育怀有更高期待。可现实中,不同区域教育资源差距之大,仍是惊人的。且不说“飞索求学”“冰花男孩”,即便在同一城市中,最好的学校与最差的学校,其师资、管理、学风也相差悬殊。正因此,“择校热”高烧不退,名校一位难求,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触发广泛焦虑。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把人比作树木,认为不必勉强让树木长得一样高,但要在“立脚点上求平等”。校长教师轮岗,就是要避免优质教育资源成为一小部分人的“专属”,就是要在教育公平的弱势一端加上一个不轻的砝码,就是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助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再看怎么干。从各方反馈来看,对于教师轮岗,心存不解的有之,明确反对的也有之。这提醒我们,更要做好规则设计,把好事办好。具体来说,尤其要避免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折腾。折腾老师?不,是学生。学生的成长有其规律,教育是慢的艺术,师生之间在知识传授之外更有感情。这几句话都指向同一个要求——稳定。稳定的师资队伍、稳定的师生关系、稳定的教育理念,等等。正因此,我们必须在大面积轮岗中确保持续性、稳定性。对此,北京强调以最基本的教育周期为单位,比如以学期、学年为周期,保持连续性、避免折腾,这才符合教育规律。

二是抗拒。教师这一职业,素以稳定“著称”。突然不“稳”了,有些人难免不适应。考虑通勤时间、生活成本、家中老小等,都是人之常情。此外,从过往情况来看,一些轮岗教师由于关系不变,总觉得自己只是匆匆过客,这种心理也影响了政策的效用。对此,既要强化保障激励,用好补贴、工资待遇、绩效等杠杆,也要强化考核,避免教师消极应对、“身入”而不“心入”。

当然了,除了“外力”,教师本身也要从思想深处转过弯来。时与势变了,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会有持续不断的新要求,轮岗已是大势所趋。身为人师,岂能不动?

(夏振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