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北京市召开“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新学期北京市将大面积大比例地推进干部教师的交流,凡是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的,并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6年及以上的教师,原则上均应进行交流轮岗。
教师轮岗交流制在国内外已有比较成熟的实践。此举能够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化、公共服务公平化,受到舆论普遍好评。上个月,中央“双减”文件提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后,多地以更大力度推动教师轮岗交流,如江苏常州、深圳等地出台文件提出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这说明建立教师流动制度,已然成为教育改革破困的共同选择。
教师轮岗交流制的北京模式有不少亮点。比如,北京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这意味着更多优质教育管理人员和师资将会流动起来,不仅更多学校会因此受益,更多学生也会成为受益者。当学生在校内就能享受到优秀师资,就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在校外参与培训的焦虑情绪,有利于“双减”政策落实到位。此外,随着师资力量平均分布,以往名校的“虹吸效应”将减弱,学区房择校热将会明显降温。
此外,北京的交流轮岗对象很有特色。即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的,并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正、副校长及教师,原则上均应进行交流轮岗。在以往一些地方教师轮岗交流中,学校选派的交流轮岗对象不是年轻教师,就是受到排挤的人员,被认为是学校的“边缘人”,这对改善师资薄弱的学校来说意义有限。而北京确定的交流轮岗对象是有经验的教育中坚力量,这些人员显然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或者教育教学经验,通过交流轮岗会将这些经验输出,可造福其他学校和学生。
具体措施是,北京将校长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和工作绩效作为校长职级晋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晋升,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评选、评优评先等方面工作条件之一。而且,参加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予以适当倾斜。另外,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纳入市区教育工作督导评价范围。
作为交流轮岗的校长和教师,也要自觉在流入学校“沉”下去,不要有“过客”心态,而是要积极融入到流入校,要在教育一线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也就是说,交流轮岗人员应当给流入校带来丰富的经验、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校园文化,其积极影响不仅在交流轮岗期间,更应该有长期效应。
当然,交流轮岗人员自身也会获得提升,因为接触不同的学生、家长、教师、校园文化之后,可能会发现自身形成的某些东西也需要补充或者修正。有关方面也要倾听学生、家长、交流轮岗人员等心声,不断完善相关促进措施,让交流轮岗人员在轮岗周期内享受一段“有意义的工作旅程”。(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