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制订旅行计划时,我会去一些App里搜索美好的旅行攻略。就像翻时尚杂志,高端生活立刻扑面而来。在旅行博主和专栏作家的图文记录里,“远方”堪称毫无瑕疵的艺术品,是烦扰世俗的避难所,令你深信不疑,心驰神往。
然而,在今年休假出游前,除了制订常规攻略,我开始关注一个名字有点“丧”的奇特豆瓣小组:旅游失败小组。
不难想象,在这个小组里,大家到底会讨论些什么。那些自我感觉不太成功、不满意的旅行经验被一一晒在组里。踏进这个小组,你仿佛进入一个主题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的大型展览现场。
一桩桩“朴实无华”的旅行体验记录在案:有人被某些App的唯美滤镜“骗”去了网红景点,结果发现大自然真实的色彩,其实没有那么如梦如幻;有人满心期待去一个周围人安利的好地方,但天气糟糕,折腾半天只见到一片“素颜”风景;也有人运气不佳,和同行者一言不合,导致不痛快的情绪蔓延整个行程……
“旅游失败小组”还有一个很drama的标语,叫“出门两三天,后悔一整年”。工作党们一年只能积攒万分金贵的年假去“挥霍”几天,尤其在疫情期间,旅行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值与情感浓度。在此前提下,谁愿意承认自己玩得不好,还不如免费家里蹲呢?可在“旅游失败小组”里,大家都很有勇气地说出自己的失望感:对啊,你们看,我心心念念的旅行是“失败”的,我花钱花时间去玩了个寂寞。
谁没有几次失败和掉坑的遭遇?曾经某一次出游前,我因为看了App上连续10多条对某海滩的安利帖,看到几乎零差评的介绍,立马义无反顾地去打卡。万万没想到,等我亲临现场,才发现该景点交通不方便,观景海滩极小。网上拍出的所谓的海滩夕照,实际上没有那么灿烂、开阔,大概是博主和摄影师反复挑角度、裁切才憋出来一个完美角落。然而,在App的评论区,我完全看不到一句这样的“大实话”。被坑了?就认了吧,报喜不报忧。
所以,当我遇到专门说大实话的“旅游失败小组”,在一片过于“人间真实”的高清原图中,反而从中读出了几分可爱。在铺天盖地的网红滤镜美图中,“旅游失败小组”是另类的,甚至还有点像对美颜时代的一种小小对抗。
在面向“失败”的视角里,我们或许才能读出被忽视的旅行的真谛。在“旅游失败小组”中,有很多帖子热议的并非是景点的好玩与否,而是分享了对旅行观念、同伴关系的思考。天地间山川四时风景,从不为人所改变,真正决定旅行品质的,是你的心境、态度和旅途氛围。
比如我去云南德钦飞来寺第三次,才好不容易看到一眼清晨“日照金山”的美景。有传说,看到梅里雪山日出的人,会得到一整年的好运气——但是,晴朗的清晨可遇不可求。所有游客千里迢迢而来,几乎都是为了这“完美一眼”。从另个角度来说,这个景点可谓非常“极端”,毕竟只要你赶不上好天气,看不到日照雪山,基本可以被盖上“失败”的章了,没法“挽尊”。
前两次去,我都无奈只看到了“浓云裹雪山”的场面,抱憾而归。但是,那两次标准的失败,让我更有动力期待下次的“拆盲盒式重逢”,也让我更清晰记得奔赴德钦的这一路途中遇到的所有美好。一座雪山固然是绝美目的地,可一杯好喝的甜茶、一位热心的村民、一条澄澈的小溪,为何不能成为旅行的“高光时刻”?那些还沉默着的无名角落,一样给予旅人满满的幸福感——最重要的是,那是你主动感知到的,而不是被完美攻略操控的。
除了“旅游失败小组”,我还注意到具有相似耿直气息的小组、讨论空间。比如大家复盘一部口碑不好的国产剧失败的原因,讨论“双11”不理性的消费苦果,直言榜单top网红餐厅不好吃。
从“失败”“避雷”的小组里,我试图得到的是生活的本体,而不是生活的滤镜。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拼命向其他人证明,人生每个选择必须是没有瑕疵的,生活的脸庞必须被妆饰成完美的模样?不完美的一面,未必会劝退一颗尝试靠近的心。真实感,才能换来我们探索远方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