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祖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我们的家乡吉林市从化工城变成了冰雪旅游城。”

4月27日,在吉林省桦甸市站前小学会议中心,以“百年光辉历程全面共建小康”为主题的全市中小学生讲演比赛正在举行。

台上,学生们热情洋溢地讲着祖国和家乡的辉煌巨变。台下,坐在观众席的校长崔子斌也陷入回忆,脑海里浮现的是在几代人努力下,站前小学书写的幸福故事。

“原来的站前小学可没有会议室,如今我们的会议室能承办全市中小学生的比赛,各班级还能实现同步直播。”崔子斌话音刚落,79岁的老校长丁丽霞就接过了话题,“还说啥会议室,原来可是连围墙都没有呢。”

1972年,做文书工作的丁丽霞被调入站前小学任校长。从文书变成校长,丁丽霞却一点儿都高兴不起来。她说:“那时候,学校的各方面条件都特别差。我一到学校就连忙给教育局打报告,申请建设资金。”

站前小学成立于1957年,原名桦甸县站前小学,学校只有7栋小平房,位于操场的左右两侧。丁丽霞来到学校时,校舍依旧是这7栋简易的平房。“一到冬天,教室里就四处透风,只能靠烧煤炉取暖。低年级的教室雇工友烧,高年级的就是老师带着学生烧,老师一边讲课还得一边添火。”

1984年,在桦甸教育局和吉化轮胎厂的支持和资助下,站前小学盖起了3层教学楼,这也是桦甸市所有小学里的第一栋教学楼。教室宽敞明亮,楼里还安装了暖气。

“教学楼一盖起来,周围学校的学生就都想往这儿转,一个班级能有70多人。”丁丽霞说,学生多了,老师就更累了,可大家还是很开心。

焕然一新的不仅是学校的环境,教学设施也在逐步更新换代。1995年,丁丽霞退休前,站前小学购置了一台电脑,成了全校的宝贝,只有“顶级重要的任务”,才能开启。

如今,再走进站前小学,微机室里,学生人手一台电脑,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云平台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况。每个班级门口都挂着电子班牌,课程表、时事新闻、学生才艺展示等内容“一点即播”。教室里,电子白板拥有大量的共享教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1996年,魏志刚成为站前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那时候就是一块黑板、一根粉笔,教具都是老师自己动手画的,剪下来贴到黑色绒布上,再展示给同学们。2010年后,教室里有了电子白板。刚开始就是一块大屏幕,只能放放幻灯片。最近5年,电子白板不断升级,如今已经连上了互联网,还有了共享资源库。”魏志刚越说越高兴。

得益于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改革全面铺开。“过去,老师讲一天,学生听一天。现在,老师需要培养学生课前的学习能力,课上由学生来讲,老师做引导补充。还要把课文内容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发展相联系,与思想教育相呼应。”魏志刚说,学生从“听角”变成了主角。

教学相长,魏志刚也从“教学新兵”成长为“省骨干教师”,还做起了交流教师,把教学经验传授到了村小。如今,站前小学有8名省级骨干教师,是桦甸市小学中拥有省级骨干教师最多的学校。

教学上的变化不仅仅投影在语文学科。2019年秋季,站前小学完成拆迁重建,新建起的教学楼专门预留了音乐、美术、书法等多个活动室。

搬进新教学楼后,年轻的美术教师魏博创建了“瓶而不凡”站前小学艺术实践工作站,带着同学们把废旧的瓶瓶罐罐都变成了艺术品。“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音体美课程和语数外课程被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学生们也有了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机会。”魏博说,“我叔叔就是魏志刚老师,他都羡慕我能有自己的工作站。”

2021年,吉林省各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全面铺开,站前小学专门开设了舞蹈、手风琴、古筝、足球、轮滑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活动室更是“活”了起来。

走进书法社团,墨香满溢;在学校操场周围新铺设的柏油路上,滑过一队可爱的轮滑少年;在古筝社团,二年级学生肖博娅正和同学们一起练习《我的祖国》。小姑娘骄傲地说:“我还会弹《小白船》《赛马》,还想参加二胡社团!”在4月拉开序幕的桦甸市中小学艺术展演预赛中,站前小学六个年级25个班级全部报名参加,其中两个节目晋级地区展演。

建成塑胶操场、标准化围墙,给教师提供更多交流培训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出彩机会,对于今后要完成的工作,崔子斌满怀信心,他说:“党的十九大报告里说,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站前小学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把学校建设得越来越好,为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