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日报道,继人才东南飞之后,随着国内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全面推进,出现西北地区一些普通高校的骨干师资“西南飞”的趋势。

说是西北人才“西南飞”,笔者仔细查看原媒体报道,多少有夸大之嫌,所谓“西北”,更准确地应该说是除陕西外的甘肃等西北省份。而且,因为已有东北人才南飞的现象在先,对于人才“西南飞”人们似乎已有一定的心里接受力,因此也并未引起较大范围的社会讨论。

不过,这种现象仍值得我们深思,如果说高层次人才还存在各种“挖”的因素的话,那么这种偏基层的人才流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来都是推动人才普遍流动的根本原因。如果翻看2020年全国各省GDP排名,不难发现,2020年全国GDP排名,除西藏、海南外,排在尾部的多是西北与东北省份。而西南各省基本都位居中上游,切保持较高增速。反观东北与西北,除陕西与辽宁外,其余多省持续处于下滑通道。

甘肃等西北省份人才流向西南各省,与东北人才外流一样,均与经济社会发展直接相关。社会经济发展水不仅直接影响学校所能获得的支持及教师待遇,更直接决定了对人才的刚需求。以江苏为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教育及人才的需求猛增,并最终奠定了江苏高校总数、双一流高校总数雄踞全国各省前列的格局。年来,世界各地高等教育资源密集被引进江苏,从根本上说,又是新的发展阶段下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驱动的。经济的大踏步发展,需要教育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也是长远发展布局所需。广州新筹建不少高校,背后的逻辑也同样。

对于高层次人才“东南飞”,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出手制止,严令禁止高薪挖人才,不过眼下这种普通人才的的流动,更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差”使然,对此不宜过度解读,实际上也无法干预。不少人或许会担心,大量人才流失会否会对当地发展产生影响,但我们更应该反问的是,这些地区是否真的缺少人才?我们需要澄清的一点是,并不是人才的缺少导致一地的发展落后,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一地经济社会发展落后,遏制了对人才的需求。过度强调人才流失导致发展落后,是颠倒因果的错误认知。

除了社会经济发展水的因素外,人才流动背后的文化因素也值得关注。对于新闻报道中提到的高校教师来说,他们主动选择流动,具体的福利待遇只是影响他们决策的一个方面,对于这个群体来说,工作环境是否“舒心”、用人环境是否公公正这些软、隐形的因素或许在决策中所占的权重更大。客观地说,东南沿海的规则文化更为成熟,契约精神的氛围也更为浓厚。而契约精神、规则文化,所影响的不仅是营商环境,也包括用人环境。

也因此,笔者认为,相比高层次人才的外流,基层人才外流背后的文化因素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对于基层人才来说,他们对一地如何营造一个规范的社会环境,提供一个更公公正的用人环境的重视程度,可能不亚于提高物质待遇,甚至更为看重,因为前者事关公正义及发展机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