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刚开始,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就让兰州大学一年级入党积极分子直呼“过瘾”“有味儿”“有营养”。
这堂课的授课阵容强大,既有来自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的4位“战疫英雄”,也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老师,兰州大学党委书记也倾力加盟。
2020年1月25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蓓主动请缨逆行武汉,在武汉协和医院等地参与重症患者救治工作近50天,总结出了新冠肺炎老年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独特经验,并在武汉火线入党。
“要将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熔铸到自身学业和事业发展之中去。”作为一名军人的后代,张蓓用“忠诚”来诠释自己的行为。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80后医师曾晓丽是甘肃省第六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在得知湖北需要继续增援后,她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我会努力做好防护,尽量不被感染,如果我真的不幸被感染,我觉得我的同伴会救我。如果救不回来,我也可以接受。”
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迎接曾晓丽的是一个个严峻的挑战:其所在病区80%以上的患者都是老年人,并且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曾晓丽为每一位患者制定科学、精细的诊疗方案,同时也关心患者的生活需求和心理状态。一位老年患者不愿吃饭,她便和患者的子女通话,了解他的饮食喜好,并从自己的盒饭中省下榨菜给他,鼓励对方重燃求生欲望。
在武汉期间,曾晓丽还负责制定医疗队的工作流程、各项核心制度、患者管理方案,既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团队的工作效率,又保障了医务人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国家安宁,才是我们最大的福分。”曾晓丽说,奋战一线是当代青年的责任,也是荣耀。
曾晓丽的老师、甘肃省医学会呼吸与结核分会主任委员刘晓菊在接到通知的几小时后就奔赴武汉,担任起甘肃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队长。剪掉留了十多年的长发,离开刚满月的孙子,瞒着88岁的老父亲……刘晓菊坦言,这是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使然、职业使然。
一到武汉,刘晓菊便立刻行动起来,带领团队在1个月里收治82位新冠肺炎患者。“冬去春来、山河无恙,所有的辛劳和汗水在顷刻间消散。”刘晓菊说,虽然过程艰苦,但“一切值得”。
再次回首抗击疫情的日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长王琛几度哽咽。2020年2月17日,由他担任队长的第五批甘肃省援助湖北医疗队启程奔赴武汉。这支队伍由来自甘肃省内12个市州、57家医疗机构的147名医护人员组成,大部分是80后、90后。
王琛心疼这些年轻人,“工作任务繁重,有护士刚回到驻地就晕倒了。”在武汉,队员们除了医护工作外,还扮演着家属、护工、清洁工等多重角色,一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就不能吃喝,极易导致脱水和低血糖。
“即便是这样,大家还是抢着干脏活、累活。”王琛说,在武汉期间,医疗队取得了全队队员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进驻人员零投诉、治疗患者零死亡的成绩。
疫情当前,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者的精神风貌、职业操守、意志品质和应急能力,让现场同学感佩不已,触动颇多。
“这是一种以命易命的觉悟,是一种心甘情愿的奉献,需要我用一生来体会和感悟。”在现场聆听战疫故事后,兰州大学2020级口腔医学院本科生安若琪对医生的使命和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正是有了无数人的自觉担当、主动奉献,才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说,此次疫情中,青年一代经受了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特别是以90后为主体的年轻一代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践行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心怀“国之大者”,将小我融入大我,立足岗位奋力拼搏的情怀。
“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一名在场大学生深有感触地说,这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内容丰富的党史课,让平视世界的一代家国情怀更加深厚,视野格局更加宽广,自信向前,迎接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