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兴掸了掸身上的尘土,走进六安市图书馆。没有入口闸机,无需任何证件,这一方自由且富足的天地,敞开怀抱接纳所有求知者。

清扫周围街道数十年,张良兴只有一把笤帚为伴。两年前,他眼望着身后一幢砖红色建筑拔地而起,从此,他的心灵有了一片“栖息地”。

六安市图书馆,这座安徽省最年轻的“最美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创新的产物,在成为市民“网红打卡点”的同时,令人惊喜地迈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力+市场配置力”的共赢路子,打造了一个“城市阅读空间+公共图书馆”的典型案例。

在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皖新传媒)董事长吴文胜看来,从与铜陵市合作打造图书馆与书店一体化模式,到首创24小时“不打烊”共享书店;从全国首例全馆型委托运营管理服务项目——六安市图书馆,到在阜阳市太和县、亳州市蒙城县探索建立全馆型委托运营管理的县级图书馆模式,安徽文化体制改革从未停止过尝试和创新。

作为安徽省典型的老区、库区、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全省16个地市市级图书馆领域,六安是最长的“空白”、最后的“拼图”。

起步晚,不妨碍脚步快。不到两年时间,六安市图书馆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累计接待客流160万人次,办理读者证5.4万余张,文献借还流通达250万册次,已开展活动700场。根据安徽省文化云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对全省公共图书馆实际10个月的监测,六安市图书馆接待人次有9个月位居全省前二,活动开展场次有7个月位居全省前二。

家门口的“网红”图书馆

适逢周末,不到下午4点,记者走进六安市图书馆,大屏上跳跃的“今日到馆人次”恰好突破2000,“马上将有一波晚高峰,这个数字很快会达到3000以上。”吴文胜介绍。

图书馆,在这里不再单调。

深沉的绿、热烈的红、明亮的黄、温柔的粉,为不同功能区定制的色彩互不干扰,又在错落有致的空间里相互融合;或卧在沙发里,或靠在楼梯旁,甚至直接席地而坐,没有人会过问阅读的姿势,因为阅读本就自由;甚至连嗅觉也丰富起来,油墨味之外,还蹿来阵阵咖啡的香气。在这里,感官得以充分延展,在巧妙的衡中达成统一。

“一切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吴文胜如是说,“要让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图书馆首先需要‘更好看’。”颠覆传统的第一步,从颠覆“颜值”开始。

“建图书馆不是楼一盖、书一放了之。”接手项目之初,皖新传媒旗下安徽皖新智图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红就与其余11位团队成员明确,每一环必须以用户思维为先导。大到整体空间布局设计,小到一幕墙纸、一件用具的选择,都在深度学国内外图书馆先进经验、深度调研读者意见建议中进行。其间,大大小小的设计需求沟通会开了上百场。

“为此,我三顾茅庐请到苏州图书馆原馆长邱冠华担任公司首席顾问,设计并非我们的专长,但是专家和读者就是行走的资源库。”李永红说。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家庭、学校或单位之外,六安市图书馆是六安人的“第三空间”,扮演着多重角色。对孩子来说,它是一个游乐园;对学生来说,它是一间自室;对上班族来说,它是一座“加油站”……当不同群体的需求在这里都可以得到“更好玩”的满足,愿意走进图书馆的人自然越来越多。

不到两年时间,六安市图书馆已形成8个品牌活动,如“周日早读课”“山丘故事会”“野草集”等,年举办活动400余场。以“野草集”为例,活动当日,图书馆变身手工匠人的“自由市场”,读者来往穿梭、互动交流,生活美学的缤纷本貌在这里生动呈现。

更好看、更好玩之外,如何让图书馆更好用?从李永红团队的一个观点可见一斑:让读者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一本书是一件重要的事。除了随处可见的检索机,六安市图书馆的一大创新做法是采用“传统中图法+营销分类法”对图书进行排架。比如将某一位作家的所有馆藏图书陈列在一起,第一时间、最大程度满足读者的需求。

“图书分类,本质上是一种对读者心理动线的指引方式。”从事图书发行30余年,李永红深知这个微小变化带来的巨大作用。在六安市图书馆,找到一本书最多不超过5分钟。

书香,在政企共赢中氤氲

当看书不再需要特地走进图书馆,你还有什么理由去图书馆呢?

80岁的退休干部刘宏友是六安市图书馆的常客,几乎每天必来,因为每期《文摘周刊》能让思绪跳个“广场舞”;38岁的工程师陶亮很忙,总是卡着闭馆时间匆匆赶到,但他可以挑选一本书到24小时阅览室继续阅读;12岁的小学生孟子君放学后会跑来借几本书再回家,与日俱增的求知欲恰好碰上“书目更新很快”的图书馆……

读者行为变化的背后,是图书馆建设思路的深刻变革。“让懂图书馆的人建设图书馆”,将运营思维渗透进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馆藏资源建设只是缩影之一。

当六安市图书馆还只是一堆钢筋混凝土时,李永红团队就明确运营主导、设计先行的建设思路,坚决规避传统“交钥匙工程”中建设和运营单位相分离,空间布局、区域功能、硬软件设施难以满足实际运营需求的弊端。

新思维激起一池春水。

在六安市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运营思维最直接的体现是“一切由使用者说了算”“读者需要什么就给什么”。文学类图书借阅占比最高,文学类图书就陈列在最引人注目的位置;读者发现没有自己要找的书,可以将心愿加入“你选书我买单”清单,由政府掏钱;有读者喜爱相对私密的阅读空间,胶囊书房就应运而生;无阴影台灯、检索机旁的纸、笔、老花镜……营销手段的引入,让图书馆在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之上,更添个化细节。

“这正是单纯依靠政府新建运营图书馆所缺乏的,高品质、高效能的图书借阅服务有赖于社会力量的参与。”为何寻求双轮驱动?六安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

一方面,六安市政府将图书馆建设和运营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将图书馆内部设计、施工、运营“打包”交由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提供全程服务;另一方面,实行过程监督与目标考核,考核内容对标国家地市级一级图书馆标准,考核结果与服务费挂钩。

把好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政府主导力”是实现从“办文化”到“管文化”转变的根本。

政府何以赢?“引入社会力量,不仅节省了财政资金,还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六安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六安市图书馆的年财政拨款为1020万元,低于全国均水约370万元。图书馆人员管理的企业模式,解决了政府编制不足的难题,全员绩效考核更进一步激发了运营的动力与活力。在向市民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政府公信力、美誉度无形中得到提升。

企业怎么赢?“每年1020万元财政拨款,其中85%用于运营,实行全程预算管理,每一分钱都花得清楚明白。”李永红摊开账本算道。保证“微利”运行的前提下,企业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与此同时,示范效应开始显现。目前,皖新智图以六安市图书馆为模板,在六安市城乡范围内,再造5所阅读空间。“还有一个红色主题阅读空间正在筹备中,我们也在加快脚步走出安徽,将这一模式复制推广到更大范围。”李永红说。

为“书香中国”提供创新经验

实现政企共赢的六安市图书馆,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设施建设运营”深度契合。

对于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来说,“所有成功皆为序曲,目前我们正努力将‘六图经验’延伸向县级图书馆,并先后复制到了阜阳市太和县、亳州市蒙城县图书馆,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书香将弥漫江淮大地。”吴文胜憧憬着。

2016年,被称为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参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创新的元年。这一年,安徽省铜陵市图书馆新馆开馆运营,因被皖新传媒赋予了面貌一新的“馆店一体”模式而广受关注,也开启了皖新传媒“馆店融合”模式的1.0版本。

“铜陵市图书馆在国内首创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新华书店‘三合一’服务拓展方式,将铜陵市委党校图书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2个社会化阅读场所纳入中心馆分馆,多领域推进总分馆向体系外延伸,大大促进了图书馆与多元业态融合。”铜陵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一实践的成功,也让皖新传媒看到了公共文化服务行业的新蓝海。时隔一年,在安徽省会合肥《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实施方案》指引下,皖新传媒重磅推出了全球首家24小时“不打烊”共享书店,被业界普遍称为“一种颠覆式的创新”。

此后,阅读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截至2020年年底,仅合肥市范围内的阅读空间已超过110家,累计接待读者1816.3万人次,外借图书361万册,举办各类活动16811场。这座热爱阅读的城市,从互联网台图书销售榜单中走出,扎实地立在地铁站、社区、商圈,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和市民共同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物理聚合”到“化学融合”,从“书店+”到“图书馆+”,安徽不断赋予阅读更多可能,走得最快,走得最远。

“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字字铿锵,目标明确。“作为普及知识与信息而存在的公共图书馆,势必将在新时代焕发更加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关于阅读的每一次有益尝试,也许都将成为未来一次次飞跃的伏笔。”李永红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