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3日,星期日,清晨6点,深圳市龙华区第二实验学校教师潘唯女在中国教育报读书会常生龙老师的两个读书群发布了第五天的阅读任务。【任务一】阅读第一章三、四节:《以“应对”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应对”的教师的身体和言语》,写写自己的收获或感悟,完成打卡。【任务二】听常老师“每日分享”音频《细解“主体性”》,将收获、感悟用自己的方式留痕。【任务三】阅读研伴整理的成员第四天打卡内容汇编。
作为读书积极分子,潘唯女承担了读书群“小助理”的角色:每晚对教师们的打卡数据进行下载和整理,并进行优选汇编,再把第二天的阅读任务制作成图片。早上6点,这些内容和“常老师每日分享”的音频准时在近500人的两个读书群发布并置顶。潘唯女置顶的群信息如清晨第一声鸟鸣,唤醒了读书群教师们与书为伴的新的一天。
领读:为教师带去阅读勇气
“喜欢阅读的教师很多,喜欢买书的教师也不少,但将一本书认真读完对一些教师来说并不容易。有相当多的教师在开始阅读教育专业书籍时,常会遇到读不懂的地方,这个时候往往会失去读下去的信心。”基于这一观察,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常生龙欣然接受了中国教育报的邀请,成为“给老师的读书会”的第一位领读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带动,给教师们带去阅读的勇气。
6月28日,中国教育报“给老师的读书会”在常生龙老师《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主题讲座中拉开帷幕。常老师通过自己的经历说明阅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从围绕学科本体知识进行的阅读,围绕提升教育管理能力进行的阅读,围绕设计课程、组织教学、实施评价进行的阅读,围绕脑科学与学习科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的阅读,围绕教育观念和教育哲学进行的阅读,围绕学习中国优秀文化、世界先进文化而开展的阅读,围绕“五育”的整合和协调一致而进行的阅读7个维度,阐明自己的阅读主张——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
2003年,常生龙在顾泠沅教授领衔的上海市“行动教育”高级研修班与日本学者佐藤学所著《静悄悄的革命》相遇。“到现在还能回想起当年读这本书时的激动,佐藤学对学校、教师、课程的深刻阐述,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与反思。”他说。他还记得阅读时曾用不同颜色的水笔对书中精彩的语句进行了勾画,还旁注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并向不少朋友、同事推荐此书。在做校长期间,他也曾为教师们集体购买过这本书,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能够对今天的教育改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将近二十年之后,作为“给老师的读书会”的第一位领读者,常生龙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本并不厚重的《静悄悄的革命》。“你一旦开始阅读,就会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他希望把这种畅快的阅读体验传递给更多的教师,也想让这本“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着教育真理”的教育专业书籍带领更多教师走进阅读的美丽新世界。
共读:如切如磋相互砥砺
“给老师的读书会”第一期共读从6月29日开始。此前,常生龙在潘唯女的协助下,制订了《静悄悄的革命》21天阅读计划,建了两个线上领读群。潘唯女说:“为了寻找真正爱阅读、想阅读的志同道合者,营造社群深度交流的阅读氛围,我们还设置了入群的‘小门槛’。”
“中国教育报读书会常生龙老师领读群”很快就吸引了几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群满了,通过二维码扫描无法入群,怎么办?”有的教师不得不到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评论区留言求助。
“每天早上被潘老师的小打卡任务唤醒,睁眼的一瞬间感觉无比美好。”读书群教师的一天真正是从阅读开始的。
7月3日是“给老师的读书会”开启后的第五天。这天常生龙老师分享的音频主题是《细解“主体性”》。上午,有一位甘肃的教师在群里发问:“如何理解‘被动的能动性’?”下午,长沙的杨剑兵老师贴出了自己的读书笔记:“在第一二节中,作者给我们打破了‘主体性’神话,常老师今天的音频分享中也讲到了对主体性的理解。我认为,‘主体性’是要进入老师意识里的,但是不能把主体性看作神话,不可以偏概全,不能用形式上的主体性代替真正体现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大要素为一体的‘润泽的教室’。这里‘润泽的教室’是抛弃了主体性束缚,是指以可被称作‘被动的能动性’的‘应对’为基础而开展的教室里的活动。”晚上,成都的熊燕芳老师在读书群分享了一篇文章,并留言:“如果还有老师读不懂‘被动的能动性’可以看看这篇。”
读书群是安静的,读书群也是热烈的。研读伙伴们相互讨论,彼此激励。
22点30分过后,群信息更新的提示频频闪动:23点30分,“小小完成了每日任务”“时光里的一条鱼完成了每日任务”;23点41分,“WW完成了每日任务”“子非我完成了每日任务”……阅读的一天伴随着教师们的阅读打卡结束了。
在这里,成为推动阅读的种子
“读书很多年,只是在书林中漫步,随意、单一、散乱。现在跟书友们一起在常老师的带领下,有程序,有体系,有输入,有输出,希望通过这样的深度阅读,使自己的思维和教学都得到跃升。”“看到老师们苦于感悟文字功底浅薄、困于思想深度不足,其实我也有这种力不从心,但坚持阅读坚持思考坚持练笔,相信一定会获得‘静悄悄的革命’的力量。个人觉得:三言两语写收获,只言片语书感悟,肺腑之言为最真。加油友友们!”“和全国各地的老师一起读书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静悄悄地聆听,静悄悄地思考,静悄悄地学习,让我们内心发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特别感谢平台的组织者,感谢各位积极撰写读书笔记的老师们,给大家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学习氛围。”……共读第六天,教师们纷纷在群里写下自己的感想。
常生龙注意到,一些教师原本只是作为旁观者,不太愿意发言和交流,几天之后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一上来就是一篇长长的感悟。面对教师们越来越“燃”的读书热情,常生龙老师也颇有感触:“从这一周的情况看,要做好领读者,一是需要开展破冰行动,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敞开心扉,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教育教学的各种困惑倾诉出来;二是要营造一个互相支持、平等对话的交流环境,让大家可以互相借鉴各自的经验和想法,在交流反思中获得教育的智慧;三是要抓住大家在共读相关篇章中普遍忽略的问题或关键点,引导大家重新思考,不断品味,产生新的顿悟。”
作为专业的主流教育媒体,中国教育报经过近二十年的挖掘与发现,会聚了上百位“年度推动读书人物”。中国教育报“给老师的读书会”迈出了打造教师共读IP的第一步。
“每一本好书都是宝藏,带动更多老师、学生走进阅读的世界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当我们发出这样的邀请,致力于在师生中推动读书的数十位教师欣然接受了领读者的任务。
“你是不是明明想要阅读却不能开始?你是不是买了很多书但都堆在角落里一次也没有翻开?你是不是读了很多书却不知道怎么转化为成长的养分?加入中国教育报‘给老师的读书会’吧!”当我们发出这样的邀请,有成长意愿的教师们纷纷响应。
中国教育报“给老师的读书会”还是培育“阅读种子教师”的平台,领读者除了深度领读一本书,还肩负推荐种子领读人的责任。读书社群中表现优异者将有机会成为“阅读种子教师”,中国教育报将为这些教师提供分享展示的平台。
7月5日,第二位领读者袁卫星登场,开启了第二场“给老师的读书会”。
用阅读引领教师成长,用思考破解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中国教育报总编辑周飞表示,中国教育报“给老师的读书会”将利用丰富的领读者资源,探索社群共读模式,让更多的教师“卷入”这场读书的大潮中来。
《中国教育报》2022年07月06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