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很“无趣”的人,甚少能在朋友或者熟人面前谈天说地。即便在家人面前,我也是笨嘴拙舌,遇到有理说不出时,只能“干瞪眼”。但一捧起书,却像遇到久违的老朋友一样,甚为亲切。我发现阅读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不善言辞的我,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偶尔也会冒出几句“金句”。如此,让我爱上了阅读,沉浸其中,倍感身心畅悦,尤其是每晚睡前,阅读让我放松了紧绷一天的身心,也给我展现了另一个让人着迷的多彩世界。
生于20世纪80年代,女生不读点儿言情,男生不读点儿武侠,会感觉青春都不完整。我生命中第一本言情小说是《飘》,正是这本书带我进入梦想与热血的世界。在许多人的眼里,言情悬疑侦探等大都属于闲书,可正是这类闲书拓宽了我的心智和想象,让我获得更宽阔的视野去探索世界。
读书乐趣多多,首先是能够学到知识。知识是精神产品,可以传导、复制和共享。入职的最初几年,《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教海漫记》、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成了我的枕边书,真心地说,无论是教学还是班级管理,我不仅少走了很多弯路,而且在获取知识中汲取了很多教育智慧,提高了我的班务管理本领,构筑了自娱自乐的精神家园。
读书能够悟出事理。乡村的孩子淳朴可爱,但也有一些厌学的刺儿头。面对他们我心力交瘁,应对乏术,此时一本《于漪知行录》让我知困解惑,“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慢慢地,我“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用语言‘粘’住学生”。“教育的艺术在于鼓舞和唤醒”,我授课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力争让我的课堂有吸引力、感染力,叩击学生心灵,触发学生思维。就这样,我变着法子让学生对我的课“一见钟情”,让“菜根”烹出“新滋味”。我主讲的数学优质课不仅获得省市一等奖,还获评“全国第十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一等奖”。我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熬过了工作适应期,在“熬”中成熟、成长。
读书能够陶冶情操。“把心交给文字,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快乐。”随着我的优质课获奖等次逐渐提高,我的人气也有所提升,省城及沿海城市相继给我抛出橄榄枝,我有些心动,也想“东南飞”。真是不迟也不早,《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刚好推荐三卷本《南渡北归》和“对话大师”:“在偏僻的乡村小路上,陶行知、晏阳初为破败的中国探寻出路;在偏居一隅的西南联大,闻一多、华罗庚为危亡的中国赓续火种;在书声琅琅的教室里,斯霞、霍懋征为发展的中国执教不辍。”阅读思考几个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我钦佩学人们在民族危亡的艰难岁月里,虽颠沛流离,但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慢慢地我沉静下来,细细思量:一批批孩子从懵懵懂懂到学有所成,从胸无点墨到腹有诗书……可感可触、点滴入微,乡村需要我,乡亲们在乎我,我找到了作为筑梦人的价值。有了信念,梦就有了颜色,行动就有了方向。
显然,读书为用而读,但不应局限于此,也为无用而读。有用与无用相互转化,无用可能是大用。可以说,阅读培育的,是丰盈充实的灵魂世界,是气象万千的精神品格。
(作者系湖北省英山县实验中学数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2年03月16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