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日前公布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符合202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条件,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考生均可报名。该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分Ⅰ组、Ⅱ组和医学组,考生仅可选择一个专业组进行报考,各专业组单列计划,单独排队入围及录取。医学组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招生代码下录取。Ⅰ组中历史学类、考古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专业只录取有志愿考生。

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

4月8日至30日,考生可登录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台及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综合素质材料提交台,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

4月8日至24日,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含)以上成绩的考生可登录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台及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综合素质材料提交台,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报名,并提交破格资格申请。

6月26日左右,北大在各省份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以各省份划定分数线为准)上,依据报考强基计划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加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按分省分专业组强基计划招生计划数的6倍确定各省份入围考核的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同入围),并公布入围标准。

对于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含)以上成绩且按破格申请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学校将对其学科特长及综合表现进行审核。4月26日,考生可登录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综合素质材料提交台查询破格资格审核结果。审核通过者可获得破格入围资格;审核不通过者仍按照高考成绩确定入围资格,或选择取消北大强基计划报名。

所有入围考生高考成绩应达到所在省份本科一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以各省划定分数线为准)。

破格入围考生将单独进行考核

北大将于6月28日至7月4日对入围考生进行考核测试,包括学科基础素质测试、综合素质考核和体育测试。

学科基础素质测试通过笔试着重考查考生学科基础能力,科目为语文、数学。

综合素质考核将对考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深入的考核和评价,并通过面试对考生综合素质材料进行核实。

体育测试面向入围考生,项目包括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仰卧起坐。体育测试优秀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对于破格入围考生,北大将根据其学科特长单独进行考核。

北大强基计划综合成绩满分100分。其中,高考成绩(折算成百分制)占综合成绩的85%;学校组织的考核测试成绩(即学科基础素质测试+综合素质考核)占综合成绩的15%。

北大招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根据强基计划各省份各专业组招生计划数,各专业组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择优确定预录取名单。根据预录取考生综合成绩、专业志愿,按行志愿规则进行专业录取。若考生综合成绩相同,则按高考成绩、校测总分、学科基础素质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考核单项顺序及分数高低排序进行专业录取。

破格入围考生综合成绩达到所在省份对应专业组强基计划非破格入围考生最低录取综合成绩时,北大将予以录取(不占所在省份公布的强基计划招生计划),并根据其竞赛成绩、综合成绩、专业志愿等进行专业录取。

北大于7月5日左右公布录取结果并公布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后续各批次志愿录取。

实施灵活个化培养方案

北大将实施“深化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博雅学堂”试点工作,统筹推进强基计划入选学生的全过程培养。

北大对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制定有针对的管理方案,完善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培养有志于投身基础学科研究,或从事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综合素质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

首先,实施灵活、个的培养方案。院系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凝练核心课程体系,为强基计划入选学生制定基础兼顾个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一方面加强专业基础的培养,另一方面也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课空间和发展支持,搭建与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战略台,制定特殊政策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阶段选修和跨学校选修,提高学生的学科交融能力。

其次,采取多元化授课方式,打造多层次授课台。通过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充分运用翻转课堂、自主研讨课、小班课、研究教学、实践教学等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引领学生了解学术前沿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终身学的能力。

第三,全面落实导师制。安排院士、讲席教授、杰青等顶尖学者担任导师、班主任,为学生授课,实施“1+X”导师制,为每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和多名跨学科导师,在课程学、科学研究、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提供引领、指导和帮助,形成全人培养、全面成才模式。

第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加强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依托科研优势培养高素质的研究型人才,为有志于投身科研的优秀学生提供高水的科研台和交流机会,鼓励教师把本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方向融入本科生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申请本科生科研课题,接受完整的科研训练,在强化本学科基础的同时提供交叉学科领域学和研究的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五,开展多渠道国际交流。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学术会议、长期或短期国际交流项目、国际专业类竞赛等交流活动,让学生接触世界科学文化研究前沿,融入国际一流的学术群体,拓展国际视野,推动学生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融合。

第六,实施全面素质培养。融通教学与科研,坚持实践育人,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生活实际,实现知行合一,造就未来能够坚定投身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领域建设的,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知识与科学能力的基础学科专业型创新人才和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