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为继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将幼小衔接工作落地,为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打下良好的基础,继初次见面会后,成都市第二十七幼儿园再次邀请到了成华区教科院附属小学的范琼老师、颜梁秀老师到园参加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活动。
活动观摩
首先是大二班周敏老师组织的故事教学活动《蛤蟆爷爷的秘诀》,大家进行了活动的现场观摩。
活动研讨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故事教学中提问(回应)的方式与类别。在研讨过程中,老师围绕本次活动,针对周敏老师各个层次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提出了调整建议,梳理出每个层次适宜的提问方式。同时针对本次活动的提问及回应现状,结合自身的疑惑,整理出了及时追问、推动进程、举例说明、半开放提问、二者选其一、提前分析幼儿情况等的提问及回应的策略。
双向交流,提升经验
研讨尾声,教科院附属小学的颜老师就活动本身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强调针对幼儿活动设计,应该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关注每个幼儿的能力发展。同时提出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适当退后,起到为幼儿“递梯子”的作用,以及在活动形式上,可以有分组复述、讨论等多种形式,活动中要善于把握机会,机智教育,及时抓住并回应幼儿的问题,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活动要点。
同时,范老师对成都二十七幼的教研氛围和深度给予了高度的认可,首先肯定了周敏老师在本次活动中讲故事有感染力、教态亲和、语言优美。范老师也给予了大家很多的建议,提出在活动中要关注全体幼儿,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其表达,强调关注每个个体均衡发展。
最后,范老师就本次教研的主题:语言活动中教师如何更好的进行提问与回应,提出了提问几大要点:统、准、导、层次性、预设与生成。统即属于整体感知,提出问题,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进行梳理总结。准即明确活动目的,准确提问。导则是分为三种类型,有意识的导、随意导以及伺机导,提醒老师在活动中要注重引导,通过多种方式去引导幼儿进入活动核心。层次性即是提问层次分明,有递进性,每个环节有针对性。预设与生成是强调教师在活动前对活动的把握、分析以及对幼儿的回答进行预设,同时还应该具备生成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动态把握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
最后范老师还提到,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即一个“聪”字,耳朵能听、嘴巴能说、心里能思考,能鲜活的表达。如果能做到这几点,就是有效、有益的活动。
通过与两位老师的交流,老师们收获颇多,对自身专业能力、活动组织、幼小衔接的工作开展都有了更深的感悟,大家会把收获内化成自己的能力,作用在之后的工作当中。
花开有度、衔接有时。幼小衔接作为幼儿迈入小学生活的一段历程,而非突发性、定点在单一日期的事件,需要大家日复一日,坚持不放弃。今后在幼小衔接的路上,成都二十七幼将更准更稳地前行。(李林)
幼小衔接,成都二十七幼,成华教科院附小,联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