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园依托南浔丰厚的古镇资源,以“童眼看南浔”为背景,构建了三色课程。我们在反思原有园本教研模式的基础上,聚焦传统性和时代性,对教研提出了新的方向,尝试利用“问题挂牌式教研”“案例互动式教研”“典型锦囊式教研”三种模式,聚焦教研的真问题、真实践,扎实探究教研的有效性,不断助推园本课程建设。
以“问题挂牌式教研”解决真困惑
“问题挂牌式教研”在于直面实践中的真实问题。教研组以问题挂牌式的教研模式,将遇到的问题呈现在“问题板”上,并对所有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及时关注课程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在动态教研活动中提出解决策略。
聚集“真问题”,支持探究。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经验、兴趣和爱好,教师在与幼儿交流过程中,及时关注幼儿的“生成”,对幼儿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筛选、分析,促使幼儿逐步清晰自己的探究需求,迁移延伸出活动。
恰逢秋游,教师们在“多彩的秋天”第一次课程审议中,初步决定年段组同步去张石铭秋游。但有教师提出:大家一起去是否拥挤?幼儿是否会喜欢?最终教研组决定将主动权交还给幼儿,听听他们对秋游的想法。
幼儿通过周末逛古镇、观看宣传片、阅读公众号推送、欣赏广告牌等途径,了解了家乡风貌,知道南浔有百间楼、张石铭、小莲庄、红房子等知名建筑。幼儿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古镇的认识,并将经验进行表征,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经验可视化。我们依据幼儿的经验进行第二次课程审议,并帮助幼儿完整梳理,同时也引导幼儿继续思考:别人的经验和我一样吗?用什么方法可以增加自己的经验?通过研讨解决幼儿的现有问题,我们的课程做到了真实、有效。
倡导“真游戏”,优化操作性。每次教研活动前,我们会设置一个“话题”,可以写在纸条上,也可以在线上留言,大大增加了互动质量。我们以“提出问题—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形式,来解决难题。
“江南小憩”作为我园的特色区域,以仿真的环境创设,将古镇店铺变成了缩小版“游戏小天地”。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发现固定的店铺让幼儿逐渐失去了游戏兴趣,材料的局限也阻碍了游戏进程。于是,教研组长将教研话题抛出,请教师进行深入思考,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教研组找准问题所在:幼儿对古镇店铺认识有局限,造成店铺过于单一、重复。于是,我们通过寻找特色店铺,并将糕点、毛笔等特色店铺“搬进”“江南小憩”。
在此基础上,教研组又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材料准备,并到“江南小憩”商讨店铺合理创设与相关细节。货品架增添多少?店铺门牌怎么设计?材料如何放置?教研活动后,在游戏中,我们又发现个别材料是无效的,于是催发了二次教研。为了贴近真实的生活场景,让游戏操作性更强,我们提供了大量真实的工具。如状元楼面点,幼儿用面粉加水,利用面条机做面条,酸醋盐巴加点葱,放上自己煮的鹌鹑蛋,一碗美味可口的自制面条就完成了。
以“案例互动式教研”寻找可用资源
在传统教研活动中,我们通常用轮流发言的方式,一位教师发言,其他教师倾听。在有限时间内,许多教师都未能发表自己的建议。因此,我们尝试针对某一次或某一类教研活动,以案例互动的教研模式,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解读教研问题,成员可进行更广泛的对话,最终得出切实可行的策略方法。
为解决课程的时间、空间限制,我们通过对各类材料收集汇总,以书面记录、口头陈述、图像音影等方式,利用校内网形成共享课程资源库,以便捷的渠道,助推教研成果的多次运用。
比如,外出游玩时,幼儿发现百间楼窗框的花纹都不一样。于是通过写生窗框,将古镇的花纹带回了教室。从百间楼秋游回来后,幼儿能说出百间楼的许多特别之处,比如建筑是白墙黑瓦的马头墙,窗框的花纹有的是菱形,有的是方形,由很多线条组成。于是,幼儿由原先在游玩中写生窗框,转变到设计窗框。由于经验不足,初次设计,许多幼儿都设计了花形、心形,缺乏中国风气息。于是,我们从教研组资源库中,找到了教研组有关百间楼的案例。通过案例,我们以“现场回放”“同伴学习”的方式让幼儿区分中式和西式的不同,并进行二次设计,慢慢地幼儿绘制出了具有古镇风味的硬朗线条。
以“典型锦囊式教研”增强针对性
在教研过程中,我们遇到过很多碎片式的问题,但也有一些典型问题。教研组就聚焦这些典型问题,将问题陈述、展现,教研组成员梳理问题及解决策略,形成“典型锦囊”,并在集体研讨中与同伴分享。
立足“小视角”,开拓创新性。我们聚焦主题经验,从儿童的视角审视主题推进,依据幼儿兴趣点进行教研提升。在对百间楼的研学中,个别班的幼儿对百间楼的风火墙特别感兴趣,知道风火墙可以有效防止火灾蔓延。可是如果火势很大,风火墙挡不住怎么办?百间楼都是石板路,救火车开不进来怎么办?幼儿的问题瞬间帮我们打开了教研思路。
针对幼儿的问题,教师们先进行思维碰撞,并提出了“典型锦囊”:古镇救火车,实用+实效,美观+科技,以此为思路展开教学。有幼儿设计了一架空中降水飞机,在空中救火;有幼儿设计了超级大水管,将河里的水直接喷到房子里;有幼儿设计了喷水式轮船;还有幼儿设计了会飞的机器人……
深入“小体验”,助推实践性。在教研中,我们发现,许多时候幼儿都对一件事一知半解,这是由于幼儿生活经验有限。这也是教研中的典型问题,需要格外关注。比如,熏豆茶是南浔特产,许多幼儿都有品尝经验。熏豆茶里有毛豆、橘子皮、胡萝卜、芝麻,可它们是怎么被加工成美味特色茶的,幼儿并不知道。于是我们通过定策略—找支架—议细节形成“智慧锦囊”,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了解熏豆茶究竟是怎样制作的。
三种教研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动性,有效促进了园本课程建设,摆脱了教研活动的时空限制,实现了“线上+线下”双向教研,真正体现了实效性和便利性,教研更有目的性,也更聚焦了。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实验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22年04月24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