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62%的学校确保学生每天作业时间不超标,超95%的学生表示自己能独立完成绝大部分作业。10月21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发布《“双减”后北京市中小学作业情况调研报告》。基于调研结果,该中心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优化作业的十条建议。

近期,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对全市16区及燕山区、经开区近600名校长、3万余名教师和8万余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主任贾美华介绍,通过调研发现,“双减”后,本市在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统筹作业管理方面,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进展与成就。中小学学校作业管理制度建设趋于完善,制定作业管理方案的要求得到较好落实。

调研数据显示,96.04%的学校制定了全校的作业管理方案,建立了作业校内公示制度的学校也占到92.77%。同时,学校通过控制作业布置总量和书面作业时间,也有效减轻了中小学生作业负担。98.62%的学校对作业布置进行了统筹规划,确保学生每天的作业时间不超标,89.06%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师布置的作业量不多,还有超过95%的学生表示自己独立完成绝大部分作业。

与此同时,调研数据也显示学校在作业设计的教研、“分层作业设计”培训等方面存在一些难题。

“学校在开展作业设计的教研工作方面还有较大发展空间。”贾美华说,调研数据显示,已在每个年级组成立作业设计研究小组的学校,仅有79.86%;已经制定出鼓励教师开展创新作业研究措施的学校,也只有76.25%。此外,分层作业的设计更成为教师公认的难点,实际应用度较低。33.29%的教师只是偶尔布置分层作业,还有5.07%的教师从不布置分层作业。“分层作业设计”也成为教师们一直认为最急需得到专家指导的培训内容。学校、教师急需专家指导与优质资源引领、学生在校完成作业的比例尚待提高等问题也同样存在。

针对调研中反映出的问题,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从“依据学科特点设计适宜的作业类型”“建立教师试做作业制度”“注重分层并精选作业”等维度,向全市中小学教师提出十条建议,引导教师通过优化作业,有效实现减负提质。

十条建议中,不仅有方向性的指引,也引导各科教师如何实际操作。比如,语言类学科要对背诵、默写、作文等作业进行长周期安排,抄写类作业要防止惩罚性布置;理科类学科要改变作业难度、数量,避免与教学脱节、应试倾向严重等突出问题;综合类学科要探索实践类、体验类、探究性活动的设计;各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到社区、博物馆、纪念馆、科技场馆等社会实践基地完成跨学科、主题式、项目式作业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