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热点城市,家长要给孩子报名各种补习班,生怕他们输在起跑线上;教师也带着学生跳进题海,为了在中高考等重要考试中拿高分。北京市育英学校校长于会祥认为,这是我们的教育评价出了问题。“过去我们总是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却忽略了行为规范、社会责任这些原本应处于基础地位的东西。”
如何通过评价改革,破除唯分数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北京市育英学校进行了10年的积极探索。
一周“毫无意义”的义务劳动
每年11月,期中考试结束后,等待育英学校高二年级学子的既不是密集的试卷分析,也不是愉快的放松活动,而是校内义务劳动。这为期一周的“高二小学段实践课程”,是育英学校高中阶段“修身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只见学生们放下书本,走出教室,混编加入校工岗位。凌晨4点,“中华小当家”披星戴月赶到食堂后厨,和师傅们一起准备上千份早餐;清早7点,“保安小哥”早已在校门口就位,一丝不苟地护佑校园的安宁;上午10点,秋风骤起,“绿化小天使”要帮树木穿上冬衣;中午1点,静谧的午间阅读时光结束,“图书馆小管理员”要赶在阅读课前整理好书架;下午5点,铃声响起,“萌新教师”还在小学部办公室抓耳挠腮地备课;傍晚6点,一场秋雨不期而至,“宿管姐姐”忙着帮大家收衣服……
起初,有教师质疑学校的安排:“一个礼拜不上课,让孩子们从早到晚忙活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然而,一周“毫无意义”的义务劳动之后,点滴改变却陆续发生了,有责任心和价值观的改变,也有学习内驱力的提升。
那个请假回家却埋怨保安认真检查假条、嘲笑保安工作“不用动脑子”的男生,每次经过保安岗都会主动问好;那个嫌食堂饭菜难吃、时常浪费粮食的女生,在班上倡议起“光盘行动”;一名患有易怒症的学生,竟然耐心地给小学生讲解作业,传授经验。在食堂洗消间工作的经历,激发了一名“化学困难户”的探究欲望,她设计实验验证84消毒液并不会腐蚀不锈钢餐盘;更有趣的是,一名学习习惯不好的小学生告诉老师,他要好好学习,因为他想留在育英学校读12年,要在高二时给弟弟妹妹们当老师……
高二年级学生胡楚悦在作文中写道:“一花一木,我们熟知,却不够了解它们的来历;一餐一食,我们享用,却不能体味其中的不易。我们毕业以后可能很难再有机会从事这些工作,但这份体验经历,教会我们尊重每一个普通人,关心每一件细微事。”
育英学校八年级年级主任王国明告诉记者,如今“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理念早已在每个育英学子心中扎根发芽,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每个学期都要在班里负责一两个服务岗位,阶段性开展个人述职和同学互评。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教改,提了很多新理念、新举措,学校评价方式更是不断出新花样。但是,不管怎么变,学校的本质没有变,这就是育人。只有坚持‘五育并举’的评价方式,才能培养出更多栋梁之材。”于会祥说。在育英学校,每名学生都有一个综合素质评价积分表报告单,细致地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点滴。
破解“只见分数不见人”难题
“给我一个吻,只因考满分,给我一掌印,都怪差两分……”2016年全国高考一卷漫画作文题“耳光与亲吻”,曾引发社会广泛热议。有校长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教育评价存在“重智、轻德、弱体、抑美、缺劳”的问题,很多学校的成绩单里“只见分数不见人”。
与此同时,在毛泽东主席亲勉“好好学习”的育英学校,正进行着一场关于“成绩单”的变革。
2016年2月,育英学校在经过4年的探索准备和试行论证后,基于学校“行为规范、热爱学习、阳光大气、关心社稷、勇于担当”的育人目标,构建了学生综合素质积分评价办法。从那以后,学生和家长手里的“成绩单”大变样,语数英等科目具体考试成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发展数据,完整呈现了孩子三大板块25项指标的具体表现。
——“基础课程”涵盖17门国家课程,不分主副科,智育、美育和体育同等重要,各学科过程性评价分值占比达五至七成。
——“修身课程”评价聚焦践行常规、劳动实践和志愿服务等3项指标,着重考查学生的个人修养和责任担当,即德育和劳动教育。
——“发展力课程”评价覆盖五育,指向学生创造能力,包括选修课程、终身技能课程、“育·英大讲堂”、学生社团和竞赛展示等5项指标。
育英学校课程评价部主任赵爽坦言,尽管前期开展了充分的调研,但家长们对20多项评价指标细节的疑问还是呼啸而来,科任教师、班主任甚至校长的手机整天响个不停。
“我家孩子以前考试次次‘双百’,怎么‘基础课程’拿不到满分了?”
“孩子的‘修身课程’拖了后腿,要不要报个课外班,补习一下劳动课?”
“我们带孩子在校外报班参加竞赛,能不能算分?”
……
育英学校的教师们把上千条咨询问题,汇总梳理成13个类别,并一一解答。以家长最为关心的“基础课程”评价为例,教师们将课程评价方案与课程实施方案一起研制,并在学期之初公示,评什么、为何评、怎么评、何时评全都一目了然。
“评价宜粗不宜细”“过程好了结果不会差”“评价是对学生主动规划成长的价值引领”渐渐成为教师们的口头禅,一句句说到家长们的心坎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逐渐成为聚合学校各种课程育人效力的有力杠杆。
从报告单中找到因材施教
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点火发射,随后,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与此同时,在育英学校,教师王作舟正在进行两项颇具挑战的“对接”任务——
故事还要从去年秋天讲起,王作舟刚刚接手三(2)班的班主任。拿到班上37个孩子的综合素质评价积分表报告单,他认真研究到后半夜,发现小海和阳阳这两个孩子积分较低,需要特别关注。
“小海这孩子行为习惯不好,时常和老师作对,但是没准能听得进同学的话!”于是,王作舟将班上的孩子按照综合素质评价积分排名,积分高的孩子与积分低的孩子“对接”,互相修改学期计划,督促课业学习和行为规范。
阳阳缺乏自信,三大板块的积分都不高,但王作舟了解到他很喜欢一个人研究天文知识,决定从“发展力课程”评价着手,在班里邀请阳阳开课,鼓励他参加“探天社”社团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锻炼他的表达交流能力。
就这样,王作舟以综合素质评价积分表报告单为“定盘星”,以爱心和责任为“加速器”,开启了37个孩子的成长“对接”之旅。
与年轻的王作舟不同,育英学校初中学部副主任孙志龙是“老育英人”,他曾见证世纪之初学校在低谷徘徊,也全程参与了近年来学校的一系列改革。
“以前的教育观念就是老师紧抓课堂不放,牵着学生的时间走。这条路走了多年,轻车熟路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所以,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之初,老教师们难免有些观望心态和抵触情绪。”孙志龙觉得,真正让老教师们意识到这份“成绩单”的价值,还是学生们的变化与发展。
孙志龙注意到,所带班级七年级上学期“基础课程”平均积分只有5.6分,“发展力课程”为2.3分;下学期孩子们积极参加选修课、社团活动等,这一板块平均积分增加至5.15分,更带动了学习积极性,课业成绩明显提高,“基础课程”平均积分高达10分。那一刻,他真正明白了于会祥整日挂在嘴边的那句话——“不为分数、赢得分数”。
“目前,育英学校评价电子平台积累了超过百万条评价大数据,教师们不论教哪个学科,不论教龄长短,都能清楚看到学生的学科优势、兴趣特长和存在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育英学校副校长杨冬梅说。
引导学生家长不盲目“鸡娃”
随着2021年高考大幕落下,又一批育英学子即将告别这片美丽的校园。高三毕业典礼上,学生刘开太把他亲自采集、拍照、鉴定、编写的《育英学校昆虫图谱》一书赠给学校,郑重交到于会祥手中。
刘开太回忆说,小学一次班会课上,他为大家表演学蝉的叫声,惟妙惟肖,有同学叫他“小小昆虫王”。六年级时,于会祥听说他“做中国法布尔”的梦想,专门邀请他在“育·英大讲堂”做昆虫知识科普讲座,这不仅坚定了他的昆虫梦,更帮他找到了志趣相投的伙伴。
“每周四,学校‘育·英大讲堂’的几个报告厅700多个座位都座无虚席,台上的主讲侃侃而谈,台下的听众认真倾听,小学的娃娃们可能去听中学生讲哲学,高中的哥哥姐姐也会坐在小学生讲昆虫的讲堂中认真记笔记。”育英学校高中学部学生成长中心主任李雪说,刘开太后来把家里的昆虫标本和小仪器搬到学校实验室来,创建了昆虫研究社团,自学“动物学”等大学课程,成为了校园里的明星。他的故事带动不少同学重视自身兴趣、追寻多彩梦想。
于会祥给记者划了一道时间轴——如果学生能在小学阶段有兴趣爱好,那么他就会找到朋友,不会孤独;如果在中学阶段有目标,那么他就会有学习动力,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如果在高中阶段有成长方向,那么他就会有明确的生涯规划,对未来不再迷茫。刚开始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引领学生被动改变,但最终结果一定是学生在众多课程选择中,学会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实现主动发展。
如今,在育英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不仅可以服务于师生,也是扭转家长“鸡娃”热的重要手段。
赵爽的孩子正在读小学,在她看来,“鸡娃”的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焦虑和迷茫,家长不停催着孩子跑,让孩子拼成绩、拼才艺,但并不知道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于会祥认为,倘若家长们不顾实际“鸡娃”,那么孩子很可能因为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而导致心理失衡,最终失去持续奔跑的勇气和能力。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还可以引导家长从成绩单里看到“人”的成长轨迹,从而准确地确立孩子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他欣慰地告诉记者,实施评价改革以来,育校学子尤其是高中学段学生的心理障碍比例显著降低,孩子们的“后劲”更足了。
“五、四、三、二、一,点火!”神舟十二号升空之际,阳阳、小海正和小伙伴一起在学校体育馆观看直播。
乘着综合素质评价这艘火箭,育英娃们正奔向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高众 储召生 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