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读书不劳动,是书呆子,是坐而论道。”10月31日,华中师范大学新生必修课——《劳育理论》开讲。按照惯例,由校党委书记赵凌云为2021级本科生讲授第一课。

自2019年开课以来,赵凌云连续三年为新生授课。从2019年的《劳动成就梦想》到2020年的《劳动创造幸福》,再到今年的《劳动增长才干》,每年一个主题,以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自身治学体会和实践经历,深入浅出向学生们强调劳动的重要性。

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恩格斯的《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思想、劳动实践,赵凌云旁征博引,阐述劳动的重要价值。他坦言,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精致的利己主义、存在人生迷茫、存在“佛系”,归根结底,这些现象来源于脱离劳动,得不到劳动的乐趣、创造的乐趣。

“中华民族是劳动创造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勤恳恳劳动的民族。”赵凌云说,正是靠劳动、靠劳动者,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下一步也将依靠劳动和劳动者强起来。他勉励同学们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武装头脑,用实践体悟劳动的快乐、劳动的伟大,用劳动丰富自己的生活,开创一个不同于读书世界的实践世界。

“听完今天的公开课,让我对于‘劳’字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中国历来就是一个以劳为基的国家,劳动自古就流淌在中国人的基因里。”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新生聂晨晨说,“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百年大变革时代,船到中流浪更急,作为一个新时代青年更应明白劳动的重要性。”

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华中师范大学将劳动教育作为必修内容,正式列入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包括劳动理论教育课和劳动实践教育课,共计2个学分。劳动理论教育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课程设计”“劳模工匠的劳动故事”“劳动中的我们”等4个专题开设劳育课,邀请校内外专家教授、劳模工匠为新生授课。劳动实践教育课程则通过成立劳育实践中心协调校内外相关部门提供多种劳动岗位,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绿化、园艺、清扫、图书整理、设备维护、义务支教、志愿服务等劳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