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疫情零星散发,旅游业受影响明显,但研学类旅游产品异军突起,走俏迹象明显。同时,市场出现良莠不齐等问题,质量及服务标准还有待提高。

“今天的研学路线是,从景山沿鼓楼大街到烟袋斜街,再从银锭桥路过前海到万宁桥,最后经过地安门、米粮库和恭俭胡同回到景山,登上‘紫禁之巅’俯瞰中轴线。”近日,十几名小学生在家长陪同下,参加“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研学旅行活动。每个学生手中都拿着纸笔,边听导游讲解边做笔记。

近期国内疫情零星散发,旅游业受影响明显,但研学类旅游产品异军突起。某旅行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暑期研学游人数同比增长超650%,亲子游订单中研学类产品订单占比近七成。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中小学生课外时间得到进一步解放。作为一种集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于一体的校外活动,研学旅行市场走俏迹象明显。与此同时,专业人士指出,国内研学旅行市场质量及服务标准还有待提高。

活动名额几分钟就被抢空

“参加这样的研学活动,既能让孩子出来散散心,也能边玩边学,多了解课堂外的知识。”带孩子参加北京中轴线研学游的徐女士说。

组织该活动的人民城市年票发行方责任人陈智勇告诉记者,今年暑期以来,几乎每场研学活动都“爆满”,上线几分钟,几十个名额就一抢而空。

专门从事研学游行业的张浩表示,虽然近两年受疫情影响,业务量有所下降,但暑期至今,他所在的无人机科普教育基地还是迎来了低谷期的小高峰。“前不久我们接待了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的1300多名学生,近期周末研学活动人数在100人左右。”张浩说。

工人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的研学旅行主要有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国防科工、自然生态等几大板块,形式上涵盖实地参观、讲座、交流会等。2020年底,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内已遴选了622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开发了6397门研学实践课程和7351条精品线路。

今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开发集文化体验、科技创新、知识普及、娱乐休闲、亲子互动于一体的新型研学旅游产品。

研学效果为何不尽如人意

经梳理发现,2013年国务院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随后几年,各部门鼓励发展研学旅行的相关文件也接连发布。

在政策鼓励下,各类研学旅行机构纷纷出现,旅行社、教育机构、咨询机构等争相挤占研学游市场。今年“双减”政策落地后,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研学旅行被很多人视为下一个风口。研学旅行企业世纪明德负责人陈自富认为,大量教培企业进军素质教育领域,研学活动作为素质教育领域的重要赛道之一,行业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

与此同时,行业也出现良莠不齐、高度分散等问题。近日,安徽省合肥市就对7家存在条件不达标等问题的研学旅行基地进行了相关处理。

中国研学旅游推广联盟宣传部长张令伟认为,目前国内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与服务标准不统一、课程缺乏教育理论、团队建设不完善等因素有关,“很多研学机构把课程做成旅游线路,团队人员并非旅游或教育行业专业人员,导致研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建立标准,提高质量

张令伟建议,为提高研学活动质量,研学主、承办单位一方面应引进教育专家和课程研发人员,聘用中高级导游,提升研学旅游教育开发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与高校旅游院系合作,打造“教育性+公益性”结合的研学模式,实现教育的专业性、公益性与旅游的服务性的统一。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双减”政策落地,推动了研学旅行发展,但国内研学旅行并未与教育评价挂钩。“研学旅行内容应与学生发展需求相结合,与评价相关联,同时建立健全管理模式及评价标准体系。为确保研学旅行基地高质量发展,文旅和教育部门还应定期开展复核工作。”

在陈自富看来,新的市场主体和元素进来后,竞争加大,“整个研学旅行的产业链将进一步优化升级,分工更加精细。”

记者注意到,江西省近期发布了《中小学研学旅行》地方标准,涵盖了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认定规范、课程设置规范、组织实施规范、评价规范等,以期为研学旅行行业“立规矩”。(陶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