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实施,意义重大而深远。从社会层面讲,这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举措。从学生的角度看,减轻课业负担,能让他们不再被繁重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有更多休息时间。对家长来说,“5+2”托管模式解决了“接孩子放学难”问题,还不用花钱上校外托管班,可谓省钱、省力、省心。

这些都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益处,也是国家实施“双减”政策的初心所在。但是,如何在“减”的同时做好“增”的文章,教师、家长须共同发力。因此,做好“双减”政策下的“增减法”,要把握好3个关键点。首先,充分尊重教育发展规律。规律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在完善质量评价、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营造良好生态的基础上,给予学校和教师更多的话语权和自主权,让教师潜下心来抓教学,探索更多导学式、启发式教学方式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生动力,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因材施教、因类施教的主阵地在课堂,必须守好,这也是彰显“双减”政策的生命力所在。其次,彰显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学生成长、成功的路有千万条。如何抓住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助力学生高点起飞,考验学校、家长的责任与担当。“双减”是减负增效。效从何来?需要落脚到学生日常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到家长责任与担当的践行。这个过程,需要家校通力合作,在陪伴成长中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多沟通,既看到学生的不足,又要根据学生的阶段特征和个性化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学生成长的支点,利用杠杆撬动其精彩人生。最后,严格落实制度措施和要求。“双减”落地生根,需要各级各部门严抓制度和措施落实,更需要持续强化家规、家风建设。导致家长焦虑的最主要原因,是说做分离,知行不统一。家长要以身作则,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家规做起,引导孩子把“减”出来的精力用在自我规范的“增”上,实现提质增效、“强身壮骨”。(王 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