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职稀缺、部分高校“非升即走”制度的压力下,高校教师进入一种“从不加班,也从不下班”的工作状态;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五点半”放学将成为新的教育形态,中小学教师将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调查显示,当前超过6成的教师处于重度亚健康状态。长时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繁重的教研工作、管理工作让教师身心俱疲。
关爱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和健康地投入到教学科研中,显得尤为重要。
成就学生同时别忘了关心自己身体
刚一开学,云南省弥渡县某农村小学教师毕开秀就忙个不停。新学期伊始,她接手新的班级,安排全校课表,组织全校教师写教案。“完全没有休息的时间。”毕开秀说,工作日从早上7点到晚上8点,中间只有两三个小时是不需要说话用嗓子的。
毕开秀所在的学校可以支持多媒体讲课,但板书还需要使用粉笔。毕开秀告诉记者,平时咽部经常有明显的异物感,有时还会出现充血、疼痛、多痰,甚至是失音的情况。作为一名有着31年教龄的老教师,近年来,这些症状越来越明显,润喉药已经成为她随身携带的药物。
采访中,记者发现,咽喉炎是教师群体提及最多的“职业病”。长时间的课堂教学、板书时不小心吸入粉尘是导致这一疾病的原因。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医生高儒真建议:“当出现声音嘶哑或音色改变时,不要强行坚持,要门诊就诊可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平时要使用科学发声方式,同时也要注意声带疲劳问题,避免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
颈椎病也是许多教师共同的“敌人”。备课和批改作业几乎是每个教师的日常,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对着电脑也成为很多老师在完成这些工作时的“标配”。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青年学者张凡说:“每学期课时总量虽然不大,但备课时需要准备的资料比较多,需要长时间盯着屏幕,经常一两个小时不间断,久而久之,颈椎肩颈酸痛、眼睛也开始干涩疲劳。”
“保持正确的坐姿很重要。”上海市浦东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敖荣广建议在坐立时要尽可能抬头挺胸,保持腰部挺直、颈部正直,可以稍微前倾一点,不要扭转脖子,工作半小时左右,要活动活动颈部和双侧肩部,也适当让眼睛休息一会。
据了解,很多教师出现上述这些问题后,往往没有选择及时就医。对此,大部分教师的回答都是“学校事多走不开”“想等寒暑假再去”“去查了可能也很难改变”等等。
紧张忙碌的教学工作性质成为了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2018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做过一项专门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量的调查。根据调查,中小学老师每周工作时间长达52.5小时。其中,在校工作时间为44小时/周,而工作日晚上和周末加班平均为8小时/周。
别让压力影响您的好心情
采访中,很多教师透露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会有胸闷气短、头晕头疼等症状,去医院做了多种检查却没发现实质性的疾病。“我们分析这跟教师平时的工作状态有关系,不同的教师群体面临着不同的压力,工作中的压力也会导致教师情绪波动大甚至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干部病房主任王戬萌表示。
初高中教师大多面临着学生成绩和升学考试带来的压力,每一次考试,既考了学生,又考了教师。此外,同学科的教师之间还会存在竞争关系,考试成绩会与绩效、职称等挂钩,这是初高中教师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山西省大同市某高中语文教师王成(化名)说:“在高中升学压力下,学校会有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的评比,班级成绩差的老师会被批评。”
“不仅是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的成绩都会非常关注和期待,导致教师的教学压力特别大,尤其是毕业班老师,工作和生活完全没有办法分开,压力会到达顶峰。”湖南省长沙市某初中教师张阳(化名)说。她告诉记者,在工作中也会接到一些临时工作任务,比如接手上级部门的检查工作、收集汇总一些资料等,这部分工作与本身的教学工作关系不大,但仍要占用一部分时间和精力,也会导致焦虑加剧。
这种焦虑也源自教师对工作的严格要求。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毕开秀的压力主要来源于“身兼数职”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师资配备不足时,只能实行‘大包干’,一个人担任几乎所有科目的教学,备课、上课的时间非常久,心理压力也很大。”毕开秀说。这几年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的倾斜,这种“大包干”的情况逐渐减少,但由于大多数学生离家较远且是留守儿童,她仍然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当好“临时父母”,这让毕开秀疲惫不堪。
高校教师的压力源主要是科研、教学和职称评审。“焦虑对中青年大学教师来说是普遍状态,焦虑来自工作强度和工作收入的落差。”国内某重点大学教师陈超(化名)说,收入通常跟职称挂钩,年轻教师职称普遍较低,造成了客观的生存压力,也进一步激发了参评“帽子人才”的功利化焦虑。
长期的精神压力往往又会引起一些生理疾病。“在处理和解决学生的一些问题时,往往会忽略了照顾自己的情绪,我身边的一些女老师都有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疾病。”北京市某中学语文教师陈鹤说道。
您的健康,我们共同守护
高强度工作后,如何缓解压力,如何防治教师的诸多“职业病”?这既需要教师本身的自我调节,也需要学校层面的关怀。
“我比较注重作息规律,晚上一般不熬夜,避免因熬夜带来的健康问题。”张凡说。陈超认为尽管高校教师的专业方向和学科差异很大,但永无止境地探索却是大家共同的学术追求。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失败。“这种挫折也会激发个人的斗志,心理上的不舒服也取决于个人如何面对,我经常通过长跑、踢球等运动来宣泄压力和调适心理。”陈超说。
“运动是自我调节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但有的问题是通过运动解决不了的,需要一个倾诉的出口和一些正确的指导方法,如果已经有抑郁的症状或其他严重的问题,一定要求助专业人士、专业机构。”北京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副主任张驰说,教师的压力源是多重的,在缓解压力的过程中,只有方法不得当,并且能够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在科研上得到一些有经验的老师的帮助,压力才会随之缓解很多。
5年前,张驰进入北京交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师德师风小组,开展教师的心理培训工作。今年6月初,该中心正式成立知“心”助力教师发展社群,聚焦教师的心理健康相关问题,张驰是该社群的组长。“我们希望在社群以学习研讨、讲座、工作坊等方式,开展情绪管理、压力调适、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等活动,来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升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素养。”张驰说。
针对青年教师在学术研究上遇到的困难,安徽农业大学2019年年初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高度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大力实施“神农学者”“攀登计划”“应用人才”等人才计划,按照“人人进学科团队、人人有学科归属、人人有学科方向”的思路,为每个青年教师配备导师,排忧解难。“遇到科研难题找导师请教,遇到烦心事找团队小伙伴倾诉。”该校青年教师张梁说,宽松人性的氛围给自己的科研增添了很大的动力。
2011年加入安徽农业大学后,张梁随即进入自己专业方向的研究团队。最近几年,他相继入选第2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计划、安徽农业大学“神农学者”优才培育计划,还获得了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实现了从普通教师到国家级人才的蝶变。
大部分高校构建了思想引领、职业发展帮扶、生活心理关怀为一体的教师工作体系。吉林大学工会副主席任波介绍,在通过对全校师生的兴趣爱好调研后,吉林大学工会成立了乒乓球、羽毛球、朗诵等17个文体协会。
近年来,吉林大学校工会和基层工会组织文体活动230余次,特色活动68次,基层工会参与率98%以上,教职工参加人数达3万余人次。“每年举办的乒乓球赛和羽毛球赛、朗读、舞蹈等文体活动深受教师欢迎,这些文化体育活动既提高了职工的身体素质,调动了全校老师参加运动的热情,更能促进职工之间的交流,让他们在活动中舒缓压力,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任波说。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目前面向中小学教师的关爱举措相对较少,“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主要是靠自己调节,学校针对性的调节教师压力的活动、政策很少。”陈鹤坦言。
在意识到教师压力较大时,张阳表示自己所在的学校会通过讲座、运动比赛、团建等活动疏解教师们的焦虑情绪,“但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通道和常态的保障措施。”张阳说。
在目前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中,关爱教师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关爱教师,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质量、工作环境,更需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