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一年内有效减轻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精力负担

中办、国办昨天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同日发出十条“答记者问”,围绕《意见》给予答疑解惑。教育部明确提出,“双减”就是要坚决制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目标是在一年内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在此本报将问答择要刊发。

《意见》出台的背景和过程是怎样的?

答:义务教育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虽然近年来各地深入开展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现在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仍然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反响强烈。

党中央对上述问题高度重视,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意见》起草组先后赴北京、上海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开展了10个省份100个区县1.86万家培训机构、68万名学生和74万名家长的大数据评估,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研判,搞清因果链,理清责任链,弄清路径链。《意见》主要政策经过充分论证,广泛吸收采纳了各方的意见建议。

“双减”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什么?

答:要有效减轻家庭教育支出、缓解家长焦虑情绪。

教育部明确,要在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双减”工作的总体思路,要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制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一是源头治理。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内“吃饱”“吃好”,减少参加校外培训需求。二是系统治理。不仅聚焦在作业和校外培训两个方面,在加强课后服务、减轻考试压力、完善质量评价、营造良好生态等方面同样作出部署,系统推进、全链条推进“双减”工作。三是综合治理。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统筹,集中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形成有效工作合力,统筹学校、社会、家庭力量形成三位一体育人格局。四是依法治理。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精神,在法律的框架内明确各项政策,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理。

如何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答: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可引进非学科类校外机构参与课后服务。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三点半”放学现象,带来了家长因未到下班时间接孩子难的问题,有的还因此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增加了过重校外负担,造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意见》明确要求,一是解决家长上班时间无法接送的后顾之忧。延长课后服务时间,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二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三是拓展课后服务资源。课后服务通过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提供服务,并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让学生享受到更多优质的课后服务资源。可探索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四是加大对课后服务教师和人员的激励,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加强对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人员的激励。(雷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