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全育人’是党和国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我们自2009年实施导师制、2014年开展完全学分制、2016年初开展学生个性化成长团队建设、2016年10月开始建设学生纵向班级,到2018年底开始‘三全育人’建设试点,经过十多年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与‘三全育人’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北京联合大学课程思政深化推进会上,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范宝祥分享学院“三全育人”建设试点工作成效和经验时这样说。

作为北京联合大学“三全育人”建设试点学院之一,生物化学工程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立德树人贯穿学院工作各方面,逐步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努力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构建了基于学生个性化成长的“三全育人”体系,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三全育人”固化成果。

我的成长我做主

每逢新学期开始,该学院学生都摩拳擦掌,纷纷加入一场无声的“激烈战斗”——选课。“上什么课?上哪位老师的课?我的课程我做主!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成功选上了自己心仪课程的学生总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为了真正实现学生自主选课,学院实施“课程育人”工程,积极打造通识教育、学科大类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素质教育5大课程平台,构建结构合理、内容优化、适应学分制和多层次人才培养需要的特色课程体系,同时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试点专业思政建设。选课制的实施,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也提升了教师的育人自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开好、上好深受学生欢迎的课”已成为学院教师们的行动自觉。

多年来,学院不断探索与完全学分制改革相适应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为宗旨,探索通过绩点制、选课制、弹性学制等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具有了学习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发展潜能,使个性化成长成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实现分类指导、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突出特色,为“三全育人”搭建坚实平台。

导师为我全程护航

资源管理系蔡红教授被学生们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在她的微信朋友圈总是会有一些风趣、幽默的“蔡式”晒幸福,比如:“今天教师节,这样的日子,如果动静闹不过年三十,那就枉为人师了。陆陆续续回来了一大堆毕业生,实在太开心!”“难得休息一天,学生们还特地来学院给我过小年,应该没有比我更幸福的老师了!”“这小妞自从嫁人就迷上了我的厨房。好的师生关系就是终身制的,课内学专业,课外学做饭。”……是的,能被毕业多年的学生心心念念地惦记着,这样的老师真的很幸福。当然,蔡红的幸福只是学院老师们的一个缩影,这是学院实施导师制十多年来,导师们用爱护航学生成长的必然。

学院自2009年试行导师制以来,已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导师工作模式。导师不仅是学业导师,给予学生学业与专业指导,做学生的专业领航人;还要做学生的科研点灯人,引导学生进入科研世界,指导学生参加学术研究和第二课堂的科技竞赛等活动;也要为学生提供就业与职业指导,做学生的职业领路人;更要真心陪伴学生,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成长方案,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全面负责,做学生的人生引路人。

我的同学从大一到大四

2016年9月,学院开始实行纵向建班,以导师为核心的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级。这是一种全新的本科生管理模式,构建了以导师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班级名称以“专业名称+个性化名称”构成,例如人力昕阳班、人力腾鹰班等,班内教学相长,朋辈互助,形成和谐向上的多元班级文化。

“在纵向班中,高年级同学可以指导低年级同学,在这过程中,不仅体现了班级的凝聚力和责任感,更起到了接力棒式的传承作用。”导师武双有深切的体会。导师马晓钧教授则认为:“通过纵向班,低年级同学可以一入学就接触到导师以及师兄师姐们的科研项目,从兴趣到认识再到熟悉,学生可以更容易和导师的科研项目衔接起来,从而对专业有更深的认识,这是在以往的普通横向班中很难实现的。”

谈及纵向班带给自己的成长,2018级工管鸿举班学生吴月滢说:“每到考研的时节,导师就会邀请班里已经毕业的学长来分享考研经验。”还有很多学生表示:“纵向班中已经毕业的学长有就业信息,一定会第一时间‘关照’自己的师弟师妹。”虽然来自不同的年级,纵向班里的陪伴或长或短,但彼此的情谊都值得一生珍惜。

10年的探索,学院从管理模式、班级文化、团队建设方面不断推进纵向班建设,目前全院共有纵向班级61个,教育成效明显,为“三全育人”提供了全新路径。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实施完全学分制、导师制,建立以导师为核心的纵向班集体,为同学们量身定做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赵秀红 通讯员 张志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