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然叹然,遂作此文。以念吾师之恩,以感吾亲之养,以忆同窗之情,以记吾所亲历。”“文可蓄千言,臆难只字抒;四载求学路,万象更始新。”日,南京工业大学两名毕业生的古文体论文致谢刷屏朋友圈。该校机械学院博士毕业生刘喆和土木学院本科毕业生郑皓洋分别用1934字古文和625字古体诗,娓娓道出求学经历和毕业感想,表达对恩师、亲人和同窗的感激之情。

“一者稽首以拜恩师;二者稽首以拜父母;三者一揖以敬师兄师长,再揖以谢同窗弟友;四者执手以谢吾爱;五者深躬以谢吾国……”刘喆回忆成长点滴,细数导师、父母、同窗好友等在自己求学期间的帮助,以及对祖国的眷恋与感恩。

2012年,刘喆来到南京工业大学求学,本科毕业时选择硕博连读,初次接触科研的他非常迷茫。“当时,有幸遇到导师巩建鸣,巩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予我指导和帮助,还鼓励我留学、参会,在做人和为学上为我树立了榜样。”在导师指导下,刘喆发表了6篇高水论文,2次参加ISSI国际结构完整会议,2020年成为该会议评选出的全球5名“最佳学生论文奖”获得者之一。2021年,他申请到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远赴丹麦技术大学深造。

“学成归来日,吾辈报国时。”获得国家资助负笈海外,刘喆十分感恩,也坚定了走科研之路的决心。目前,他已在“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相关研究实现了不锈钢材料力学能和抗疲劳能的大幅提升。据悉,该项研究的落地应用在国内尚属空白,刘喆希望有朝一日能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

“文风复古,对仗工整,引经据典,字字真切。”郑皓洋在朋友圈分享本科论文致谢词后,得到师友的交口称赞。“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就是有感而发。”郑皓洋表示,写作这篇谢词花了两个小时,是自己情感的自然抒发。

郑皓洋引用《诗经·小雅》和《孔丛子·连丛子下》中的典故表达对父母的感谢:“一谢父母恩,赐发以劬劳;父母道德高,循子以良教;惟愿学有成,顾盼轻厘毫。”郑皓洋说,虽然父母常年驻守部队,但他们的教诲一直伴随自己成长。大学期间,郑皓洋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受理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多次在省级、国家级土木专业大赛中获奖。“既缁难再白,勿谓一丝微;临别行阔步,恰似来途路。”郑皓洋已保研至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攻读硕士,他表示,将毫不犹豫地朝下一个征程阔步前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