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巧用学校“小”课堂,活用网络“微”课堂,破解劳动教育“单打独斗”,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新形式,构建“思政+劳育”协同育人新格局。

善用社会“大”课堂,“思政+劳育”协同推进。邀请企业讲师、乡村致富能手、劳模代表、工匠大师等走进课堂,利用鲜活的元素育人;充分挖掘思政课实践基地特征,在红色基地建构“重走长征路”,通过徒步行动重温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荣历史;建立乡村振兴示范村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技能、磨炼意志、启智润心;建立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带领学生走进企业,树立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改变“以教代劳、以说代劳”的现象。

巧用学校“小”课堂,“思政+劳育”有效衔接。找准思政课和劳动教育的契合点、着眼点、融合点,推动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效衔接,如开展经典著作读书沙龙、使用VR技术体验大国工匠博物馆等,推动“思政+劳育”协同育人走深走实。

活用网络“微”课堂,“思政+劳育”滴灌浸润。及时在微台发布劳动教育相关话题,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依托学通、微思政等微台,发布关于劳动法律、劳动政策、劳动关系等法律和政策知识要点,打破传统课程场域限制;动态化推送劳动模范相关视频和案例,引导学生向模范学;利用微台适时举行劳动教育相关知识竞赛,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微学方式,使劳动教育从“指尖”直抵“心尖”,破除劳动教育“娱乐化”和边缘化的问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