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确,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要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

当前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是否达标?近日,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就“中小学生睡眠管理”话题开展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近7000名参与调查的家长中,44%的家长表示孩子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有60%的家长反映孩子在22时以后才睡觉。同时,超半数家长表示,孩子的午休时间得不到保障。

孩子的睡眠时间为何无法保障?调查中,家长认为孩子学业过重、作业压力过大是影响孩子睡眠不足的最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点,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孟晖认为,在中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评价体系来看,“五唯”顽瘴痼疾仍然存在;从教育方式来看,“时间+汗水”依然是部分教师的“不二法门”。

也有不少家长认为,户外运动少、作息不规律、校外培训学习任务重、使用电子产品等因素会影响孩子睡眠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有超半数家长表示,自己也有晚睡习惯。对此,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春雪表示,青少年睡眠问题是综合问题,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需厘清后对症下药。

那么,睡眠不足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大多数家长认为,会“影响身心健康,不利于生长发育”,“白天犯困,影响学习质量”。

“青少年是个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睡眠质量不佳,对身心健康影响极大。”王春雪表示,睡眠出现问题后,孩子的情绪不稳、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长此以往,生长发育和生活学习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儿童睡眠障碍诊治中心主任江帆团队的研究显示,对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来说,睡眠剥夺、生物节律紊乱不仅会引起短期注意力不集中、学业成绩下降等后果,长期来看更可能损害儿童脑功能,导致青少年抑郁、焦虑、注意力缺陷、行为冲动等情绪、行为问题,显著增加肥胖等代谢性疾病风险,损害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

那么,应该如何保障孩子睡眠时间,提高孩子睡眠质量?

对此,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认为,一方面,要重申睡眠时间要求,统筹学校作息安排,合理控制到校时间,避免起床太早影响孩子休息。另一方面,要加强作业统筹管理,避免作业时间过长。家长不要给孩子报过多的校外培训班,校外培训机构要按时结束晚上培训,不得布置任何形式的作业。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时的精神状态,及时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睡眠不足的情况,指导学生避免不合理使用电子产品,防止网络沉迷。

江帆认为,教师和家长可与孩子加强沟通,一起制订作息计划,对儿童电子产品的使用采取适当限制,同时也应以身作则,自觉维持良好作息,让儿童明确认识到睡眠的重要性,养成自主维持规律作息的良好习惯。

“科学运动是提升学生睡眠质量的一剂‘良药’。”南京体育学院院长、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国庆表示,中小学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等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中小学生科学认识运动改善睡眠质量的意义。同时要形成体医结合的睡眠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加强学生健康素养综合检测等。

网友留言

@ww:建议小学强制配备午休条件,要求孩子必须午休。

@念慈: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建议学校重视体育课,加强孩子体能训练,增加户外活动。

@小勤勤:提高上课学习质量,作业可以用学校的延时服务课来完成,放学回家后可以适当读一下书,拓展一下阅读面,练一下字。

@Fantasy:请让孩子课间都能出教室,老师不拖堂,每天一节体育课吧。

@阿莱芙:建议教育行政部门,督促、检查学校执行教育部有关学生在校时间标准的相关文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