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为逐步实现县域内教师聘用、管理、流动、退出制度化,根据要求,我市教育系统推行了“县管校聘”。

改革后,教师身份由“单位人”转为“系统人”,实施岗位聘用合同制,全面推行教师竞聘上岗,并试行校内竞聘、市内竞聘、统筹调剂的多轮竞聘上岗制度,实现了教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此项改革还要求强化绩效考核管理,激励先进,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拉开教职工分配差距。

初行阶段,教师们有了危机意识,懈怠情绪没有了,接受满负荷工作的人多了。适岗竞聘让每个人都找到了适合的岗位,这项管理改革无疑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然而,学期结束时,和一位教师的谈心却引发了我的思考。交流中,这位教师说:“王园长,我明年就准备主动到乡镇幼儿园去了。”我非常诧异,这位教师的大宝上城区高中,二宝刚上城区小学,正是需要陪伴的时候,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她说:“我特意看了一下今年的量化考核分,我属于最后了,明年‘县管校聘’肯定要流出去了,我很焦虑,与其这样,不如自己先出去。”她告诉我,她很爱这份工作,自己对班级管理和教学都很用心,所有精力都花在了班级日常工作上。但是,她没有写作的习惯,觉得只要踏踏实实工作就可以了,因此,在量化分值上偏低。确实,这位教师日常工作勤勤恳恳,话不多,但很踏实,这次和我交流,应该是考虑很久了。

这番谈话让我深思,改革在体现优势的同时,也很容易让教师们将关注点放到影响竞聘结果的量化考核上。量化考核积分根据日常绩效考核管理评价细则得分,师德、出勤、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个人实绩等部分按比重核定。量化积分是对每位教师日常工作的公平考量,直接影响其竞聘上岗。积分若靠后,将进行下一轮竞聘,若再不足,可能会被分配到县域内其他严重缺编园所。而在此之前,超编园所教师若主动提出外调,将有自主选择权和相应的奖励政策,以鼓励教师主动流动,资源均衡分配。

是不是所有教师都在关注量化分值?过分关注这一项是不是会引发教师“内卷”?如何化解?教师做的是创造性工作,有些是不能单纯以量化分值来衡量的。只有将教师的心思安放到对工作的热爱和对教学的研究上,让教师在各自的舞台上找到获得感和存在感,这才是“县管校聘”的真正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这,需要正确引领并提供平台。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工作调整与落实。

第一,深入解读细则,寻找自身定位。新事物出现后,在不了解清楚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恐慌。为此,我们带领教师们重新解读考核细则,一一分解每一块的考核指标,让教师们了解,每一个指标到底对应什么标准,如何达成。

我们了解到,师德这一项硬性指标是红线,毫无疑问应严格落实。基本情况包含个人工作量和保教质量,教师满工作量,不同岗位和保教质量情况对应不同分值,公平公正,合情合理。而让教师们有压力的主要是个人实绩,它包含教育竞赛和教科研。有的教师不擅长,或者平时不注意积累就会失分。对这一项,教师们普遍认为,平时要多参与一些教育研究与各级各类活动,同时也希望有更多展示机会。于是,我们引导每位教师对照指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列出了发展目标和需求菜单,以便我们有针对性地提供平台。

第二,提供展示舞台,实现既定目标。对照教师们的目标与发展需求,我们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平台,供他们展示。

比如,成立项目共同体、新教师工作室、青年教师成长营等。有经验和专长的骨干教师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参与或领衔某一项活动,建立相应的机制,大家通过付出劳动和成果辐射获得相应积分。一些青年教师则可以在每次活动中得到进步的同时,同样获得成长积分。

第三,价值文化引导,增强团队凝聚力。“县管校聘”不是制造矛盾,而应点燃教师的发展内驱力,让教师和幼儿园共同成长。

为避免教师因个人积分竞争引发“内卷”,我们倡导共同发展,同时,营造“在一起,共生长”的文化。在项目研究、年级组活动等过程中,我们均实行共赢共进,只要为团队发展贡献了力量,每位成员都有奖励。

这一举措,让团队的凝聚力大大提升,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了。对于平时默默无闻、踏实工作的普通教师,我们也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各类评优评先中也能看见他们的名字。为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我们还设置了创新风采奖、研学风采奖、奉献风采奖等11类奖项,人人都能自主申报,考评组层层评选,结果公示,集体颁奖。

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们干劲十足,有了许多新突破。刚入职一年的尹老师在丹阳市新教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入职两年的万老师获得丹阳市“新秀杯”教学活动一等奖。那位打算主动调走的教师,也首次被评为年度考核优秀……

今年将实施第二轮“县管校聘”,这一轮“适岗竞聘”采用“合格性竞聘”方式,只要岗位不超,无须再外出流动。我再次征询那位教师的想法,她笑着说:“园长,这次我不想出去了。”

(作者系江苏省丹阳市南门幼儿园园长)

《中国教育报》2022年06月19日第2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