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4月26日讯(记者 林焕新)“十年来,我们围绕破解‘入园贵’,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实现‘上得起’。”在今天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时说。
吕玉刚公布了十年来三个方面的历史性数据:
第一,资源结构发生格局性变化,2021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达到24.5万所,占幼儿园总量的83%,其中公办园12.8万所,比2011年增长了149.7%,充分发挥了公办园兜底线、保基本、平抑收费、引领方向的重要作用。
第二,普惠水平大幅提升,2021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7.8%,比2016年增长20.5个百分点(2016年开始统计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其中12个省份超过90%,有效保障了绝大数幼儿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第三,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逐步完善,2021年农村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6%,每个乡镇基本办有一所公办中心园,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适应城镇化进程,不断扩大城镇普惠性资源,特别是全面开展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共治理2万多所幼儿园,增加普惠性学位416万个。城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满足了老百姓在家门口入园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