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双流区将特殊教育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作为首批国家级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在2021年5月进行的成都市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专项督导中,以98.65分佳绩获全市第一名,让特殊教育承载起了更多的城市温情。
尊重差异聚焦质量
区特殊教育学校坚持“尊重个体需求,提供专业服务,发展学生潜能,提升生活品质”的办学目标,服务全区特殊需要儿童少年534人,其中融合教育学生315人。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残疾人康复先进集体、成都市特殊教育先进单位等殊荣。课题成果获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9月、2020年4月,教育部官网两次向全国推广双流特殊教育发展经验。
融合教育如何“融”?双流区一直在积极探索
让每一个生命都闪亮
彭镇小学作为双流区率先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五所学校之一,随班就读一直是该校的特色及亮点工作。
2008年至今彭镇小学一共接纳了60多名随班就读孩子,其中也包括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学校为每个孩子都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方案,通过成立有“随班就读”小组、开展随班就读教研活动、新建特教资源室、设置无障碍通道,开设康复训练、补偿教育等专门课程为孩子们提供学玩结合的天地,让孩子们享受更加公平、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
秉承“阳光育人”理念,东升小学以课程为统领,构建随班就读融合教育课程。坚持一个都不能少,聘请特教专业教师对随读孩子的课程、课堂、评价开展精准设计,在爱的环境里滋养兴趣与特长。通过和谐的家校共育,为孩子们小学生活留下温暖的童年记忆。
九江小学给予随读生足够的关心和支持,采取一人一策一个IEP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家长采取恒常沟通明思路、家校活动重接纳、家访活动促联系等一系列措施。学校遵循“汇家校合力,润九小新苗”的理念,让随读生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
金桥小学为做好随读生的融合教育,开展了各种资源室课程,让随读孩子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在学校“博采众长,雅兴致慧”的育人理念下,让每个随读孩子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中。
西航港二中积极探索融合教育模式,努力为特殊孩子提供一个融于集体生活的环境。通过开展关爱融合教育学生之送温暖活动,向融合教育学生表示慰问。
双流区教育局确立了“强链补链、融合重构、因地制宜”三大推进策略,通过3年以来的持续发力,实现双流特殊教育领先发展,切实满足了特殊群体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一、服务供给更加充足
截至2021年,双流区共有特殊教育学龄段儿童、少年534人,其中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219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315人。从事特教工作的专、兼职教师639人,其中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59人、普通学校资源教师及随班就读教师580名。与2017年底相比,服务学生体量增幅超过40%,专兼职特教教师增幅超过200%。
二、服务网络更加便民
不断跟进新建学校特殊教育资源室建设,建成双流中学万科学校等8所市级示范性特教资源教室。在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区特教校、区妇幼保健院等点位设置了4个残疾儿童少年定点康复机构,并对重度、极重度残疾学生开展送教服务。构建起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龙头,特教学校为骨干,融合学校为主体,送教、送康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便民服务网络。
三、学段周期更加完备
在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资源教室“满覆盖”的基础上,双流区增设学前特殊教育资源教室7个、义务教育特殊教育资源教室4个、高中特殊教育资源教室1个。2021年,特教校培智职业高中建成并正式招生。同时,充分发挥区社区教育学院及各镇街社区教育学校的平台功能,为残疾人提供业余及脱产培训,扩大特殊人群参加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机会。
四、服务机构转型升级
双流区积极深化区域特殊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一方面提升资源中心的专业引领功能,率先创建市级示范性资源中心;另一方面带动特教实验学校的基地支撑作用,为全区特殊教育供给链植入良好的品质基因。促进特教校与特教资源中心的良性互动,实现了区域特殊教育服务机构的转型发展、功能升级。
融合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发展趋势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双流教育也始终支持特殊需求儿童与普通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座文明城市里收获快乐、共同成长,让融合教育的光芒照进每个孩子的生命!(江蕾)
央视点赞双流融合教育,融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