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向阳桥小学,有一块属于孩子们的“庄园”,一年四季都孕育着孩子们对生命的期许。而这些多样的生命,拼凑起孩子们色彩斑斓的世界,也让劳动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还记得向阳桥小学的向•遇文创商店吗?如今它的姊妹店——向•食蔬菜店也在火热经营中!交易场面异常火爆。

购买篇

同学们为换购到自己心仪的蔬菜,早早地排起了长队。“这边来,这边看,绿色天然无公害!”加上具有优势的价格,师生们都不必去菜市了。

中午12:40-13:20,同学们在向阳桥小学农场旁边的农博区外摆摊设点,售卖新鲜采摘的天然无公害有机蔬菜。

小店员们忙得不可开交,指导老师们连忙亲自接应。豌豆尖永远供不应求,谁抢到谁就是学校最靓的仔。

教师们的微信朋友圈里也热闹非凡:“哎呀,每次都抢不到。”“羊肉都准备好了,就差一把豌豆尖!”“还说下课买点剩下的,看来是剩不到了。”“豌豆尖居然被你们班买走了哦。”……

在开业当天,大家还提供了上门服务。

孩子们向老师们介绍着自己亲手种植蔬菜的整个过程,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自豪。

大家一定好奇这些备受追捧的蔬菜从哪儿来?农家蔬菜进校园?后勤采购大批发?No, No, No,都不是。它们是根正苗红的“向小牌”蔬菜,长于向阳桥小学的种植基地。一起走近“向家菜园”去看看!

种植篇

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下,孩子们对农耕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农耕文化中的许多内容,包括祖辈使用过的农具和农耕方式、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已是不少城区孩子的常态。

因此,围绕“农耕文化”,向阳桥小学课程研发中心创设了劳动特色课程——种植项目化课程,即三年级每班负责一块田地,走进田间里体验劳动的苦与乐。以此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良好品格。

从选择蔬菜种子到开垦田地,施肥、浇水、维护,无一不是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的亲力亲为。

课程融合篇

学校还将“五育并举、合力育人”的目标结合“农耕文化”,切实融入到每一门课程当中,努力提升课堂之“质”。

科学课上,“我与蔬菜共成长”——如何精准施肥、科学浇水、松土、移栽、整枝等都是孩子们关心的问题。每天去种植基地看看,已成了孩子们的习惯。

语文课中,孩子们通过在科学课上对种植技术的学习和实践,写作兴趣也大大提高,文字越来越有“厚度”。

美术课上,向小菜园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写生之处。同学们还为蔬菜们装饰了家园。

数学课上,学生的计算水平得到了实地的检验与核算,如何控制成本,如何增加收益,如何测量蔬菜的成长数据,孩子们突然一个个变成了“会计小能手”。

丰收篇

孩子们在此次农耕体验中切身体会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涵义。从播种到收获,历经两个月的培育,他们终于盼来了喜人的丰收。

向•食篇

有些年级的孩子虽没有参与种植项目化课程,但他们仍是劳动队伍里的成员。洗菜、切菜、炒菜,个个有模有样。吃着亲手培育出的劳动果实怎能不香?光盘行动是对劳动和粮食最好的尊重。

校长有话说

“孩子的课业压力变小了,让小朋友体验干农活等课外拓展活动,对他们拓宽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兴趣爱好和生活技巧等,都十分有意义。通过农耕文化体验和实践锻炼,学生们拓展了知识,培养了兴趣,保留了‘泥土’气息,热爱上了家乡和劳动。更重要的是师生们能吃到不沾任何农药的新鲜蔬菜。学生通过参加农耕劳动,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理解了父母的辛苦,也享受了收获劳动果实带来的喜悦。”陈志刚校长如是说。

从“知识课堂”走进“实践课堂”,体验种植的乐趣,感悟生命的生长,品味劳动的滋味,感受收获的喜悦。让孩子们学会用双手去播种未来!(江蕾)

向•食蔬菜店火热开张,向阳桥小学,沉浸式劳育课堂,“绝”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