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电视问政’,今天我们就巡司河治理来一场专题问政……”这不是真的直播节目,而是武汉市长虹中学一堂地理课上的一幕。12月15日,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武汉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走进长虹中学,两堂公开课分别聚焦校内绿化问题和学校周边的巡司河,全国600多名教师参与线上线下观摩了这两堂课。
学生给树“看病”
启发了校长
校园里有哪些植被?同样的植物,为什么在有些区域生长良好,有些地方长势不佳?针对现存的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课上,执教的洪山高中教师杨明,用一系列问题贯穿课堂。
讲台下,长虹中学的六个学生小组有备而来——前期,他们已在校园各个角落进行了调查,绘制了校园绿植分布图,还形成了调查报告。“学校里种植的主要有樟树、杜鹃花树、荷花玉兰、马蹄金、苏铁、黄天竹、红花檵木、桂花树等”“院墙边的樟树生长良好,因为樟树喜光、喜暖湿,而这里正好朝南,无遮挡、光照好”“教学楼间的紫薇,因为阳关被遮挡,生长状况不佳”……学生们指出,部分植物没有栽种在合适的地方,导致长势不佳。
学生们还发现,人为因素也导致部分植物受影响。比如一株桂花树从未开花,可能是因为桂花不耐烟尘,它离校外一处工地不远,常受粉尘污染。操场边的樟树枝叶比院墙边的稀疏很多,可能是因为这里没有护栏保护,受到人为折损,且这里硬化路面多,日常浇水护理不够。
听到这些,有观摩的外校老师和长虹中学校长袁雪峰打趣说:“全国各地老师都在线上听课,学生们这是‘自曝家丑’啊!”袁雪峰笑着回答:“没关系,学生通过深度探究,收获了实打实的知识,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们的新校区马上要开工建设,绿化规划一定要更科学严谨地论证。”
杨明老师说,这堂《项目式学习课例:校园植物绿化的优化探究》深挖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学生通过深入调查,形成优化建议,会促使他们今后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地理、身边的地理,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巡司河调查组
让课堂好热闹
接下来是武汉市长虹中学毛文静老师执教的《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巡司河污染及治理探究》。毛老师首先播放了一段“巡司河大变样”的新闻视频,接着引用了《楚天都市报》多年前推出的《巡司河变“熏死河”》系列调查报道,请学生分析,紧邻校园的巡司河为何曾污染严重。
“内在原因是它流速慢、水循环不足,导致自净功能差,武泰闸关闭后更是如此”“外在原因是城市快速发展时,污染治理的速度没跟上”“原来周边有很多农贸市场,还有高污染的工厂”……几个学生小组从不同侧面展开分析。
更犀利的是,一组学生还现场模拟了一段“电视问政”节目,主持人邀请“相关部门领导”上台,接受“巡司河周边市民”的考问。扮演主持人的高二4班女生杨妍哲说,这学期她和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多次到巡司河上下游实地走访,发现现在环境大变样,但还有一些周边居民不注意保护,因此编排了这期“节目”希望引起更多人重视。
毛文静老师说,学生们通过搜集资料和实地调查,了解巡司河的“前世今生”,学习河道治理的方法,给出河流综合治理的可行性建议,让身边的事成为最好的教材。两堂展示课后,重庆师范大学副教授杨娅娜、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胡明老师、武汉市地理教研员程远会老师,分别进行了总结点评。他们认为,项目式学习要处于真实环境,解决实际问题和有真实的学生成果展示,这是符合“双减”政策之增效提质思想的。(柯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