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成都市新华路小学语文组以年级组为单位,紧紧围绕“搭建学习支架,落实语文要素,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主题开展备课活动。

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该教学法是指一步一步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本学期,教研组组织老师们探索支架式教学模式,推进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本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梳理语文要素,理清教学重难点

教材在单元人文主题的统一关照下,将基本的语文知识、必备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等语文要素,具体成若干个知识和能力训练点分布到每个单元系统中,形成语文要素。开学初,年级组将本册的语文要素梳理了出来,并对语文要素之间的前后勾连进行详细解读,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元整体解读。

搭建学习支架,落实语文要素,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教材中呈现的语文要素为师生的“教”与“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期待。老师们探索通过搭建“目标支架”和“学习支架”,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度,最终实现语文学习的自主发展、自主成长。

老师们学习“支架理论”,研讨“支架”类型,讨论如何搭建有效的“支架”等,打破单篇课文教学,将单篇课文纳入单元体系,注重单元整合,建构单元内部合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搭建学习支架,落实语文要素,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一次次思维的碰撞中,大家明晰了“支架式”学习的内涵,明确了“支架”的作用和类型。接下来,语文组将继续研讨不同的体裁的文章教学,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

研究“支架式”教学模式,形成篇篇“支架式”教学设计

搭建支架—进入情境—探索—协作学习,支架式教学,融合了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最近发展区等多种理论观点,以理论整合为特征,以实现学生的自主。

研讨中,老师们深入浅出地从建构主义、学本课堂的特点等方面更深层次地对支架式教学的意义及操作进行了总结。教师们凝心聚力,在教研中进行了思维的碰撞。(魏雅莉)

新华路小学,语文组,学习支架,语文要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