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上课。”12月9日中午12:50,在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厚德楼M107,32名学生在上着这门《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课程。看似普通的一节课,实则“暗藏玄机”——这是一个跨越两个小时时差的课堂,远在3300多公里之外的西藏农牧学院第四教学楼4304学生满座,正同上一节课。
为了进一步加深教育部“援藏学科建设计划”,该校信息学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副院长胡鹤轩老师及其带领的“计算机技术创新创业实践与训练”课程教学团队积极行动,促成两校开展慕课西行-同步课堂教学活动,借助相关在线平台及硬件设备,实现了河海大学和西藏农牧学院两校师生同上一堂课。
据悉,这是河海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高教司发出的“慕课西行”号召进行的首次尝试。
课程开始前,河海大学信息学部副部长李庆武表示,他们在智慧树的支持下,实现了线上的实时互动,体现彼此课堂的魅力,这在我们学校也是第一次。
西藏农牧学院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李朝霞表示,教育部的慕课西行计划给学校缓解师资压力提供了一个新的通道和机遇。希望在未来通过这种模式进行更多、更深层次的课程教学交流和合作。
“慕课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它改变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方式,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慕课西行’计划旨在让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最美好、最高质量、最公平的教育,尤其是资源匮乏的西部,让更多学生有更丰富的课程选择,推动优质资源共享。”胡鹤轩老师表示。
河海大学和西藏农牧学院的学生课堂上积极发言,参与度高。不知不觉一节课已结束,在掌声中两地学生互相挥手再见,跨越时空的共享课堂,打通了彼此了解和合作的大门。(张春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