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则关于校外竞赛和考试的消息引人注意。一则是山西公布了2021年面向中小学的9项全省性竞赛活动,主要包括物理、数学、科技创新、创意编程和智能设计、机器人等方面的赛事。另一则是半月谈记者报道了在教育部不再承办“剑五”考试后,国内又出现了KET、PET热,小托福渐火,“考位争夺”十分激烈,甚至有花8倍报名费抢不到一个考位的现象。
从科技强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角度来看,政府在逐步规范原来五花八门的中小学竞赛,但也要警惕引发后续的竞赛及培训热。因为虽然政府明令禁止各类证书与升学挂钩,但仍有部分学校私下将证书作为入学的重要依据。部分家长还抱有侥幸心理,对这类培训充满了热情。
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学生的升学压力密切相关。但凡竞赛和考试的成绩与未来升学挂钩,必然会有家长对竞赛和考试趋之若鹜。再加上校外培训机构推波助澜,赚得钵满盆满,严重扰乱了教育生态,给学生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包袱。这也是政府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重要原因所在。现在国家层面一系列整治政策和措施已经出台,并大力贯彻落实。
在优质教育资源还相对不足的当下,有选拔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培训机构的存在,这是市场供求关系的自然产物。但是,在利益驱使下,一些培训机构利用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大肆炒作和营销轰炸,一味地鼓吹分数和升学。例如,上海某教育机构对家长喊话:“小升初备考,对KET/PET/FCE/小托福的分数要求水涨船高,建议小学阶段的学生要尽早准备考试”,甚至有些培训机构把小托福鼓吹为“小升初敲门砖、国际校入场券”。这让原本焦虑的不少家长更加无所适从,教育消费盲目跟风,失去理性。
为此,要治理当下竞赛热、考证热乱象,还须堵疏结合,标本兼治。首先,要破“唯分数论”的学校招生行为。对干扰正常招生入学秩序的考试利益链要保持高压态势,要坚决打击竞赛、考试与升学或明或暗的挂钩,坚决防止优质学校把竞赛和考证成绩作为升学敲门砖的行为。其次,要促进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有序发展。把好培训机构审批的入口关,加大对培训机构资金的监管以及广告、培训内容的审查。再次,要做大教育蛋糕,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防止教育的内卷和无序竞争。最后,相关部门要对国内外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加强正面引导,引导家长理性教育消费,避免盲目跟风。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用人观,破企业用人“唯学历论”,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作为家长群体,更要结合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长远的教育规划,确保家庭教育投入得到应有的回报,以免造成经济和精力的双重损失。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