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科学、及时、准确把握基础教育质量状况,推动教育管理和决策科学化,引导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在推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进行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过程中,一批学校和地区表现优异、数据亮眼,而量化的成绩背后,他们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而进行的创新探索及其取得的经验,更值得学习和借鉴。

素养为本能力导向,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课程。数学课程如何走出大量刷题、重复机械训练的老路,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北京市西城区登莱小学通过校本教研等方式,引导教师关注学科核心素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区级学科学业质量测查,以评促教,建立以素养为导向的数学课堂,通过不同层面的设计与安排,帮助学生脱离表层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同时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素养为导向的数学教学,一定是“目中有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河西镇中心小学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让数学学习变成积极有效的探索交流过程。为此,学校强调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参与合作交流,并通过数学史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以素养为导向的数学课堂应该是高效率高品质的。江苏省通过全省数学专题研讨和优秀课评比活动,打磨有代表性的典型课例,引领全省小学数学教师聚焦数学课程核心内容,从4个方面提高课堂品质:一是充分发掘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求实的科学精神;二是聚焦数学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三是通过开放性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差异化思考,组织起有效的课堂交流;四是让学生经历数学的探究与挑战过程,激活发展潜能。这一系列举措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小学数学学科学业质量整体表现良好。

以素养为导向的数学教育,需要靠科学的评价制度来牵引。石家庄市长安区教育局以评价改革推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从注重知识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转变,除学业成绩外,还从情感与态度、合作与交流、课外实践等非学业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在试卷命制上突出多样化、情境化、联系生活实际的命题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深度理解的能力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则以中考为抓手,推动山西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在命题上凸显“跨学科整合”“不确定性结构”“真实任务情境”“理性思维和批评质疑”4个方面的特点,引导数学教学突出能力导向、素养导向,考试评价改革与教学改革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立足课堂全面拓展,综合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长效策略。正因如此,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将阅读与数学、科学并列,作为测试的三大素养之一。

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离不开实践智慧,实践智慧只能由个体从特定的情境和学习经历中获得。上海市基于学生的学习经历,构建适于阅读的单元教学策略,并以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拓宽学生阅读文本类型,丰富学生的阅读经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比如,上海市以整本书阅读活动为抓手,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采用梳理式阅读、阐释性阅读、问题式阅读、演绎式阅读、评析式阅读、移情式阅读,让学生掌握单篇阅读策略,并将其迁移、应用到课外阅读中。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以语文学科为核心,从阅读资源配置、文化环境营造、阅读课程建设、评价方式变革、家校阅读引领等方面系统推进区域“大阅读”工程建设。全区投入学校图书馆建设经费累计超过1亿元,每校每年用于购置新书经费不少于10万元;全区推进“每天集中读书一小时”行动,倡导师生过“晨诵、午读、暮省”的“书式”生活,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区内学校借助课程整合推进“大阅读”工程,在课程内容上实施“区域+校本(师本)”计划,每学期及寒暑假向学生推荐阅读内容,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每周有固定的课外阅读专用课时,推动课外阅读课程化。

山东潍坊安丘市实验小学倡导师生全员全科阅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相长”。学校组织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读书创作活动,成立了校园文学社,整合阅读推荐课、阅读推进课、实践活动课和读写汇报课4种课型,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课内课外相结合,强化经典诵读与主题学习,让学生的主题习作指向表达,让学生的阅读素养和积淀为写作助力。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则从课程建设入手,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2013年至2019年,先后研发了“综合阅读”“经典诵读”等地方课程。使用统编三科教材以来,湖北省开发了“跟名师一起读名著”系列名著导读丛书,开展“小学生经典诵读”“群读类学”等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阅读课程及阅读教学,将学生阅读视野从教材引向丰富的书籍世界和现实生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深圳市龙岗区则在儿童阅读推广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通过小学语文教师全体研训的方式,培养儿童阅读推广人才;通过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鼓励指导教师上儿童阅读课,开展儿童阅读相关课题研究。龙岗区借力广东省“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建设了一批儿童阅读推广基地,开展各种儿童阅读推广赛事活动和大型读书系列活动,通过规则设置扩大参与面,“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演讲比赛、小学课本剧表演赛、亲子阅读挑战赛等相关活动吸引学生们踊跃参与。

健康第一体教融合,体育回归教育主阵地

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仅关乎个人成长与家庭幸福,也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只有练就一身好体魄,才有可能“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北京市大兴区教委积极倡导教师全员体育育人、学生全员主动锻炼,提出每日家庭体育作业“一练”、每日在校一小时“一动”、每周家长(小学)带领参加体育活动“一训”、每月学校体育主题活动“一赛”、每学期学生身体状况家长“一会”、每学年学生健康体质“一测”的“六个一”目标。大兴区还通过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运动负荷监测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此,大兴区在监测数据设定、设备使用、监测数据对比分析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尝试在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中加入运动负荷评价要素,通过运动负荷监测,为一线教师安排和设计体育运动强度提供参考依据,改善教学效果。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以“多维互动、主体体验”理念为核心,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和优化校本作业为主攻方向,推动体育课堂教改实验。在校本作业优化方面,湖里区以体能练习为抓手,设计了课内体能作业和体育家庭作业。作业的设计注重趣味性,以游戏或竞赛的形式进行,注重综合性,在重点发展学生敏感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同步发展非敏感期体能,避免出现短板。低年级体能练习以发展学生柔韧、灵敏、协调、速度素质为主,中年级侧重灵敏、协调、速度和耐力素质,高年级突出力量和耐力素质,最终通过量变形成质变,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

湖北省武汉市兴山县昭君镇中心小学的每个学生都有两件必不可少的玩具:足球和跳绳。这两项运动,他们每天要在足球大课间和体育家庭作业环节打卡。该校虽然是一所乡镇小学,但是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台、单双杠、肋木、爬杆、平行梯等各类运动场地和健身器材却应有尽有,只要不是下雨天,这些地方都不会闲着,下课铃一响,到处是学生们活动的身影。学校开设了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10多个社团,让学生学有榜样、练有兴趣,在这样充满运动氛围的环境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上升。

贵州省则依托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设立学校体育研究中心,通过“大帮小”提高学校体育科学化水平,鼓励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建立体育教学专业联盟,大力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户外体育运动项目开展;推动体教融合,支持普通中小学与体育运动学校联合办学,创新学生体育竞赛举办形式,将全省大学生运动会与中学生运动会合并为全省学生运动会,每3年举办一届。

云南省陆良县则一级抓一级,把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层层落实,使班主任和体育教师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实施方法、测试内容,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体育课教学管理注重制定“量标”,使体育教研组及每个体育教师对教学有统一的认识和准确的评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第16中学在体育设施和体育师资培训上舍得投入,体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学校注重传统项目的校本教研和课程开发,一年级全面实施跳绳教学,二至八年级在原有体育课中抽出一节开设专门的足球课,五年级开设一节乒乓球课,每年寒假在内初班七年级开设4周冰课,九年级针对中考项目设置晚训一节课。这些课程在提升学生体能的基础上,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美育融入教育全过程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地各校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美育实践活动、营造处处有美育环境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较好效果。

北京市顺义区教委制定《顺义区中小学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2)》,推动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渗透到各学科中。5年来,全区累计投入1000万元开展艺术教师专项培训,投入700万元进行美术、书法、音乐教室等资源建设,投入400余万元开展各类艺术活动。顺义区还利用联盟组团工作机制,使农村学校学生有机会走进城区名校体验音乐厅、高水平书画教室,享受优质校教育资源。同时,推动校内外资源共建共享。区教委结合“高参小”项目,组织教师到高校参观学习,聘请高校专家、教授深入中小学指导,提高艺术教师综合素质。

为规范艺术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福建省教研室梳理并细化义务教育学生艺术能力标准,针对不同学段课标中的学习内容提出相应教学要求与建议,并通过分主题式教研、课题式研究、区域性研究,搭建不同平台提升教研员指导力与教师教学力,让音乐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内蒙古准格尔旗充分发掘本地乡土文化资源,将独具内蒙古地方特色的草原、森林、沙漠等人文景观,以及民族风俗、服饰和饮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主题性学习、艺术展示等方式融入美术课堂,聘请退休艺术教师、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为课后服务辅导员,让学生在学习中传承民族文化、丰富文化视野、增强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教育局通过校长、教师、创编团队3支队伍建设,打牢艺术教育根基,各学校校长亲自抓艺术教育工作。除了课堂主渠道之外,该区举办系列艺术活动已经成为常态,如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以音乐、美术活动为主的欢乐周,每年举办一次全区中小学文化艺术节,定期举办“旅顺合唱节”,此外,还通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请专业院团走进校园,让学生面对面感受高雅艺术。

上海市改革探索艺术素养评价机制,初步建成全市学校美育综合管理平台,建立市教委统筹、区教育局主管、学校自评的三级艺术测评管理体系,全面实施学校艺术教育自评和年报报送制度。上海市将音乐和美术纳入初中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将艺术实践活动纳入初中和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上海市还加强不同学段学校间艺术项目的统筹布局,由1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按照项目与至少2—3所初中、4—6所小学共同组成一个基本的艺术项目“一条龙”布局单位,充分发挥“一条龙”高中阶段学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充分依托课程教学、艺术实践、艺术展演等载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艺术爱好与兴趣。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结合区位特点和高校优势,全力打造有西湖特色的艺术类拓展性课程,如社区共建课程有龙舟号子、泗乡竹马、龙坞彩灯、西溪小花篮等;高校共建课程有越剧、音乐剧、高校音乐厅、名家赏析、书法等;馆校共建课程有乐趣名画、智趣彩泥、稚趣国画等。西湖区还倡导艺术教师创建艺术工作室,打造“全境式”艺术教育空间,营造氛围,定期开展各种艺术作品展,使校园各个角落都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气息。(汪瑞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