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思维、陶冶情操、获得经验的主要路径,是学生内化知识经验的阶段;写作则是学生运用经验、形成思想、产生情感的主要路径,是展示阅读学习成果的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促进阅读和写作两个教学环节的有机互动,更加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利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多年来,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为语文学科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努力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鼓励教师积极探索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指导阅读积累,为写作环节奠基。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素材比较丰富,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对于重点文章要强化阅读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深化主旨理解,积累语言,学习表达方法。如在《济南的冬天》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散文体现了济南冬天的优美景色,突出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与喜爱,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累文章中景色描写的经典段落,并以此作为基础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一方面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阅读积累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第一个环节。

以读导写策略,开展情感教学。阅读和写作教学环节都充斥着浓厚的情感要素。在阅读指导与写作教学环节中渗透情感要素,符合学科特点,利于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我们在阅读指导环节要细化文本分析,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此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比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作者在情感表达方面真切感人,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与文章的创作背景展开教学,营造情感阅读氛围,结合文章内容指导学生理解作者与母亲之间的故事,感受母亲对作者无私的奉献。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点滴,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情经历,通过自己与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获得深刻的内心体验,学会感恩父母。

组织角色扮演,优化读写结合效果。课本剧是新课改之后倡导的一种新的语文教学形式。学生以文本内容为基础编写剧本,以自己的表演展示自身对人物角色与核心思想的理解,体现了阅读过程的“再创造”特性。比如《愚公移山》一文,故事情节曲折、丰富,哲理深刻,在阅读教学环节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创编课本剧,通过合作交流、角色分配,一方面深化学生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创编课本剧之后在课上表演,通过角色融合深化情感体验。此外,为了突出阅读过程的“再创造”特性,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改写、续写故事,体现自己的创新理解,突出表演过程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深入技巧渗透,指导谋篇布局。许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文章结构不合理、内容与主题的呼应程度不高,导致篇章布局不合理、跑题等问题出现。因此,教师在指导读写结合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关注文本结构教学,指导学生正确谋篇布局,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路径。在《背影》一文中,讲述了作者与父亲之间浓厚的父子亲情,文章中4次出现了父亲的背影,作者没有一一详写,只是重点描写了买橘子时的背影,作者这种围绕文章主题表达详略得当的写法是重要的谋篇布局方法,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了解这一方法之后,可以自己尝试在写作训练环节运用,促进写作技巧内化。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知识、语言技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如何构建阅读与写作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依然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课题。受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影响,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新时期我们要寻求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主动构建两个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提高课程指导水平,全面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