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之下,位于密云区古北口镇东南的“京都锁钥”——古北口长城蜿蜒盘绕。因其从未在近代被修缮过,历史与风雨刻下的每一道痕迹,都显露在城墙上,留予后人审视。
在古北口长城的一段——蟠龙山长城的制高点将军楼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红色教育课正在进行。
“这个大弹坑,是当年古北口抗战时,日军用大炮炸出来的……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一次又一次给日军以致命打击!”“中国人民誓死保卫长城,抵御侵略,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古北口镇中心小学校长徐国文慷慨激昂地讲述着,学生们听得全神贯注,在笔记本上一笔笔记下先烈的英勇事迹。
英雄的故事很长。走下长城,徐国文带学生们走进了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
古北口抗战的历史全貌在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影像资料里展开。学生们认真地看着:1933年3月,古北口战役打响了北京周边抗日战争的第一枪。7位勇士以一挺轻机枪捍卫小山头,在连天炮火中顽强坚守直至牺牲,连日军也为之震撼……勇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的感人故事,为田汉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提供了启迪,更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国人走上救国的战场。1945年7月13日,也是在这片土地上,苏联红军与承兴密联合县政府举行接受古北口日军投降仪式。这是北京地区唯一由中共领导的抗日政府举行的受降仪式。
“先辈们在长城上抗击敌人,保卫家园,子弹用完就用石头……这让我感到震撼、感动。”六年级(1)班学生赵晨宇说。“有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才有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好好学习,将来也为祖国作贡献!”六年级(2)班的张家玥说。
六年级(2)班的张澳告诉记者,她想起了学校通过广播给大家讲的长城抗战故事,还有老战士来学校里讲的战斗故事。
站在古北口镇中心小学校园里,抬头便能望见长城。这里的每名学生都对长城有着特殊的亲切感。多年来,“长城精神”已经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徐国文介绍,学校借助地理位置优势,确立了“注重区域特色,兼具国际视野”的课程建设理念,开展的“红色文化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学楼走廊里,绘制着长城风光;组织学生登上长城吟唱古诗;在清明节、国家公祭日等时间节点,号召学生寻访古北口革命英烈事迹……
教师们也不断创新着红色教育的方式。数学教师王晓净开发“长城课程”,指导学生查资料、做访谈、实地考察,学习长城知识与长城精神;语文教师李伶伶发起“谁不说咱家乡好”活动,学生们拿起导游旗,向家人、客人介绍古北口历史文化……
孩子们收获了什么呢?王晓净给出坚定的回答:“孩子们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因为‘我在长城脚下长大’而自豪。未来,这些孩子也将永远记得,要为心中的长城作贡献。”
在密云区,“红色基因”潜移默化地融入学校教育。密云区教委副主任郝纪东介绍,区教委以上半年的传统美德教育季、下半年的民族精神教育季为抓手,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贯穿学年始终。2018年至今,密云区先后组织近3万余名师生走进“英雄母亲”邓玉芬广场、白乙化烈士陵园、古北口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区教委立足区域实际,编印《密云历史》《密云区地理》等地方教材,涵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
“此外,密云区建立了教工委统一领导、教委各相关科室及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公安局、妇联等多部门联动的全社会育人机制,共同推进红色教育。”密云区委教工委书记张文亮说。
古北口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苗佳硕在参观学习后的日记中写道:“现在,我们能有幸福生活,是因为祖国安全、富强。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我又长大了一岁。长大后,我要当一名好老师,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怀着炙热的中国心,密云的少年们在长城脚下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