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20年,从村小到城市,从学校到机关,从一线到管理,在工作岗位不断变换间,时光流逝,岁月消磨,身边人、手中事不停变换,但始终没变的是我对教育的这份热情和执着,始终坚持的是成长“五个一”。

在“一日一语”中反思、凝练与分享。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关于“成长=经验+反思”的谆谆教诲常在耳边萦绕。观课议课中、师生交往间、家校沟通时,各种教育事件悄然发生,回望这一幕幕一桩桩,偶有拨云见日、自我突围之感。随即提笔,要么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要么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要么给予分析、研判与预见。我把它凝练成一段段文字,书写所思所想,分享所收所获。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这一来二去间,5年时间竟也分享了近2000条教育心语,沉淀了自己的教育理论。

在“一周五听”中自助、助他与研究。拿着听课本,揣着一支笔,端起小板凳,走进一间教室,聆听一堂课,这也成了我的工作日常。穿梭在同事的课中、奔跑在名师的课间,汲取教学的营养,修正自己的教学,丰富执教的经验……研课磨课是最难的,反复“折腾”,不仅有肉体上的“摧残”,更有精神上的“折磨”。可试教成功则如释重负、眉开眼笑。近几年,我和小伙伴们徜徉在“全员阅读”“国际理解”等研究中,将它付诸课堂,在研究中不断成长,每年听评课200余节,还能带着一节节好课从学校走向更大平台展示。

在“一月两书”中汲取、改变与影响。读书是教师的第一精神需要,读书我是认真的,每月两本,一年24本,我会在书的扉页上写上阅读的起止时间,也会在书中“乱批一通”,读完以后还会涂鸦一首格律诗为其总结……时间长了,专业素养得以提升,精神状态得以改善,教育信仰得以建立。我还通过组建“教师读书会”“300名家长30天读3本家庭教育好书”等活动,惠及身边的好友,也收获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书友。

在“一期一辑”中回忆、总结与留痕。按部就班没有新意,因循守旧没有亮点,管理中每学期我都会聚焦一件事,或课堂教学、或课程建构、或评价改革……其目的在于集全校之力、举全校之智,集中力量做好一件事。我更倡导在笔尖上成长,用教育写作去助推教师专业发展。于是,围绕每学期的这件事,我们撰写观课笔记、绘制课堂设计、反思课堂策略……然后结集成册,编辑成书,其中《创响未来:深耕课堂》已由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出版,《我在西丰听课》已完成书稿,近期也将由成都音像出版社出版。

在“一题一梳”中整理、归纳与概括。课程即跑道,有什么样的课程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探索课程建设的这几年,我聚焦于问题解决,着力于课程图纸,时而文献检索、时而课堂实践、时而梳理总结,在时代化、本土化、人本化上下功夫,先后凝练了部分有意义、有价值的校本课程,“财经素养”“古陶缶歌”“国际理解”等课程内容还得以发表,许多师生、生生之间的课程故事也感动着我,激发我再出发。

年复一年地走在“一日、一周、一月、一期、一题”之间,我被自己感动着,回味着生动有趣的教育场景,收获着躬身实践带来的幸福,畅想着教育的美好未来,自然,时常也能听到成长拔节的声响……

(作者单位系重庆科学城实验一小西丰小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2年02月23日第16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