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3项……11月底,在湖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活动评选中,武汉市新洲区思源实验学校选送的四节精品课分获省级奖项,学校160多名教师备受鼓舞。
作为一所地处城乡接合部、生源大多为农村留守少年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寄宿制公办学校,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近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进该校发现,学生们课上学得起劲,课下玩得开心,“双减”政策的实施与学校一直坚持的“有思想、有温度、有文化”的教育理念早已无缝对接。
高效课堂
让疑难问题不过夜
“老师好好学习,学生才能天天向上。”这是思源实验学校校长李玉红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该校,老师们不但全员参与学校大教研、学科周教研,甚至做到利用碎片化时间“全时教研”。
李玉红打开自己手机的QQ群、微信群,记者看到,“七年级语文工作群”“心理健康团队群”等不同学科、不同团队工作群密密麻麻,从清晨6点到晚上11点半,老师们利用课间、午休、饭后、睡前等小碎片时间,分享教案、集思广益、总结得失,不亦乐乎。
在拥有近2000名师生的思源实验学校,老师之间推门听课、互相评课早已司空见惯。今年新学期,李玉红提出课堂教学要有“五落实”:自主学习前置化,落实先学后教;学习内容问题化,落实思维训练;教师讲解滞后化,落实以学为主;典型方法体验化,落实讲练结合;教学要求具体化,落实以教促学。
高质量教研、高标准管理,为该校高效课堂打下坚实基础。记者走进九(1)班数学课堂看到,罗惠安老师正开始期末复习随堂检测,学生们人手一台平板教学电脑,兴致盎然地根据老师导入的习题进行演算、作答。检测结束,讲台上的白板立即显示出每道题的正确率、做错的都有哪些学生。随即,罗惠安对错误率较高的习题进行详细讲解,逐一分析错误答案有哪些陷阱,并举一反三。学生们正确率高的题,罗惠安则不再讲解。剩余时间,学生们自主复习,罗惠安则随时负责解答疑难问题,不让它们过夜。
“我们三年前就把大数据技术引入课堂,不仅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检测情况,还能将易错题等分层作业推送到学生手中的平板电脑上,帮助他们消化、巩固知识点,提高课堂效率。”罗惠安介绍说,在全区24所初中,数学学科合格率100%的仅有2所,思源就是其中之一。
魅力社团
让特长伴随学生成长
学得高效,才能玩得开心。在思源实验学校,每天下午第三节下课铃响,老师们就将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一一“赶”出教室,看着他们快乐地奔向运动场和琴棋书画等活动室。
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在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田径跑道、乒乓球台,肆意挥洒青春热情;数学老师罗惠安同时也是围棋爱好者,课后服务时间他又变身围棋教练,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做着死活题;此外,学校还外聘了专业的拉丁舞、古筝等教练,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
书法、声乐、吉他、钢琴、素描、动漫、国学、跆拳道、电脑编程……如今,该校特色社团已近30个,全员覆盖到每名学生,让他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培养成特长,更有不少学生因此受益。
该校2019届毕业生周琳,在校期间加入田径社团练习短跑,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训练成绩突飞猛进,曾获得武汉市运动会第二名。2019年中考,她凭借田径特长,作为体育后备人才被新洲一中录取。
“建校10年来,学校各类社团一直坚持实践-研究-实践的探索模式,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促流程管理不断科学化、规范化,让社团活动不流于形式,让特长伴随学生成长。”李玉红说。
心理辅导
让青春期不再迷茫
在思源实验学校,学生大多为农村留守少年,不仅常年缺少父母在身边陪伴,又正处于青春期,学校老师们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常态化心理辅导也是重要的一环。
“今天真的很惊喜,很意外!”在七年级(5)班的一节心理课上,董金梅老师让学生分组轮流夸奖同学,被夸的同学既意外又开心。“不少农村学生有些内向,不愿意开口,尤其是当面表扬同学。通过这样的活动,希望他们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引导他们真诚沟通。”董金梅说。
记者走进心理辅导室看到,学校6名心理辅导老师全部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做到人人持证公示上岗。在心理辅导室的资料柜里,摆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心理咨询活动记录本、留守少年基本情况登记表等材料。同时,学校心理健康团队还会每月出一期心理健康知识小册,学生人手一本,既有心理学理论知识,也有疏导负面情绪的具体策略。
据了解,该校除每周的心理健康课和每月的心理健康知识手册,学校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会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出现一定问题的学生还会建档立册,做到即时疏导沟通并跟踪回访。
“教育是影响人、提升人、完善人,思源关注了分数背后的人,尊重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老师们长期坚守,做出了特色,形成了文化。正因为如此,学校能在第一时间适应‘五项管理’,无缝对接‘双减’。”新洲区教育局督学吴群喜评价说。(邹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