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到助学金后,妈妈负担减轻了……大家的关爱把我从痛失爸爸无助的绝望中拉出来,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不久前,湖北省鄂南高级中学2018届学生吴嘉欢在作文中这样写道。近年来,湖北省咸宁市教育局紧贴民生,突出控辍保学、精准资助等重点工作任务,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全面实施教育扶贫,照亮贫困学子梦想。

精准实施控辍保学,摇动教育的“船桨”

让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既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在崇阳县青山水库上游的孤岛上,屹立着一个陆路需要翻山越岭、水路仰仗船运的尺冲教学点。求学之路艰难,学生上学有的要翻过几个山头,有的要划船走几里水路,时间长了难免有孩子想放弃,岛上唯一的教师王值军不厌其烦地上门劝返。洪水季节,道路被淹没,他就划船一个个接送学生;山路崎岖,他就把路远的学生安排到学校住宿;物资运输不便,他就垦荒种菜、钓鱼晒鱼干,尽力给学生改善伙食。他坚守库区26载,用一腔教育情怀摇动教育之“桨”,从教学点送出去了无数学生。

赤壁市凤凰山中学学生蒋耀亮2020年参加中考并顺利考入车埠高中。他的父母均是盲人,没有劳动能力。赤壁市教育局找到了蒋耀亮,将他安排进凤凰山中学就读,学费生活费全免,生活物资一应提供,还通过家访了解到他喜欢下象棋的兴趣,引导他通过象棋融入“朋友圈”。

一方面加强失学辍学情况监测,分类安置适龄残疾儿童入学;另一方面开展控辍保学大排查,重点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低保家庭子女等重点群体、特殊学生摸底排查,有针对性地防止初中阶段、初三年级学生辍学,咸宁市教育局通过精准实施控辍保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

“薄弱学校变个样,群众才能转思想。”咸安区双泉小学曾因校舍破旧、教师流动性大等原因,新生入学人数逐渐下降。2020年市、区两级教育部门研究决定,该校加挂市教科院附属小学牌子并由城区名校托管,“校园漂亮了,老师也能留住了。”校长陈海如说,今年学校新增学生人数首次破百,不少孩子又“回流”入学了。

一代又一代筑梦人摇动教育的“船桨”,“一个都不能少”地为儿童少年的求学之路保驾护航。

全面落实扶贫政策,情系学生种“阳光”

2018年,身患残疾的鄂南高级中学学生刘洋考入该校并随机分配到位于二楼的高一(15)班。学校了解到刘洋的特殊情况后,立即将15班教室调整到一楼,并在3天内新建了校内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卫生间,年级组将刘洋纳入“阳光班”,多渠道申请资助;师生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帮助刘洋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刘洋能进鄂高读书是全家人的荣耀,孩子说要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回报帮助她、爱她的人。”刘洋父亲说。

在鄂南高中,与刘洋一样受到“特殊照顾”的孩子还有很多。2011年至2020年,学校通过各类资助渠道累计资助学生逾万人次,总金额超过1300万元。2020年高考前夕,学校以高三学生为重点对象,摸排比对市学生资助中心提供的三年来学生申请国家助学金和高中免学费人员数据,筛选出98名困难学生并“偷偷”为其充饭卡,每人发放餐饮补贴300元至500元不等。

2018年,赤壁市教育局自筹资金,依托凤凰山中学创办“爱心学校”。凡是符合父母双亡、父母一方死亡且另一方无抚养能力、父母双方残疾且丧失劳动能力三种情形之一的4-9年级学生,统一安排在该校“插花”就读。学生全寄宿,学费、课本费、保险费、在校生活费全免,每生每天一份免费学生奶,周一至周五按最高标准就餐,周末不仅安排加餐,还组织学生上书法、象棋、计算机、足球等兴趣课,保障学生全天候“有人管、有人带、有人爱”。

嘉鱼县陆溪镇大桥小学地处滨江低洼地带,常年受洪涝灾害袭扰,1996年至1999年当地连续三年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村落全部被洪水淹没,部分学生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孩子们上学成了难题。教师何显武一家一家上门寻找失散的孩子,通过希望工程、春蕾计划以及相关基金会等筹集到助学款8000余元,解决贫困学生入学问题。

2020年春季学期,咸宁市资助贫困学生近10万人,发放资助资金约6800万元,其中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5.7万人,发放资助资金约3400万元。教育资助如“种太阳”,照亮贫困学子的世界,点亮山乡教育的希望。

信息化助力精准扶贫,山窝窝里有“云课堂”

在咸宁,多数地区是位于幕阜山脉的连片贫困区,中小学点多面广。为保证农村小规模学校开齐课、开足课、开好课,咸宁依托互联网开展“联校网教”,让城乡学生共享优质师资。各县(市、区)还根据实际,探索实施集中、同步、分散、专递四种模式。

咸宁市咸安区现有学校107所、学生72240人,其中100人以下的村小、教学点共有33个,在校学生1309人基本是留守儿童或家庭贫困学生,音乐、美术、英语课教师短缺。为破解这一难题,2014年咸安区抢抓该区被认定为省级教育信息化改革试点单位这一机遇,组建实体建制不变、基于网络架构的虚拟数字学校。一个主讲教师可以同时给2-3所联网教学点中同步课堂教室的学生进行实时音视频互动授课。

张公小学学生董子畅对自己第一次上同步课堂时的情形记忆犹新。那是一节美术课,老师从一个谜语引入蜻蜓的主题,接着通过图片引导孩子去观察蜻蜓的身体结构。这节课以后,他就喜欢上了画画。孩子们通过空中课堂开阔了眼界,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调查发现,该区乡村学校98.5%的学生能清楚认知到“我们和中心学校使用同一张课程表上课”,85.5%的学生“很喜欢上中心学校主讲教师的课程”,87.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为了保障“联校网教”项目长效运行,崇阳县成立了联校网教协同中心,划拨20个专门编制招聘心理健康、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优秀年轻教师,以崇阳县实验小学为基地,负责对全县47个偏远教学点实施联校网教专递课堂教学,帮助开齐开足薄弱学科课程。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咸宁市教育局一直以来都着重足额补充乡村教师,及时招聘教师,做到有编即补,做到山窝窝里的“云课堂”,专供山窝窝里的读书娃。

2019年,咸宁市锁定建档立卡贫困学生56374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这是56374颗在困境中仍然挣扎着跳动的心脏和56374双同样渴求出彩人生的眼睛——教育扶贫让一切拥有了崭新的曙光。(余 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