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国基础教育历史性解决了‘有学上’问题,全面提质进入新阶段,综合改革迈出新步伐,热点难点实现新突破,整体水平迈入世界中上行列,人民群众教育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12月10日,教育部在京举办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吕玉刚给出一系列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8%,比2015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约60万人降至831人,其中20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为实现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五年努力,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和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全国共有中小学(幼儿园)51万所,在校(园)生2.26亿人,即将圆满完成中央确定的普及收官交账任务,教育公平实现了新跨越,正在乘势而上,向更好实现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迈进。”吕玉刚说。
对于这些成绩,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的评价是,“‘确保一个都不能少’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完善控辍保学政策措施,健全精准控辍长效机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尤其令人鼓舞的是,特殊教育群体的受教育权益保障全面得到加强,长期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些短板得到补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教育部在破解“城镇挤”“乡村弱”难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截至2019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超大班额比例分别降至3.98%和0.24%,分别比2015年下降了10.1和4.8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完成基本消除大班额(控制在5%以内)的目标任务。全国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比2015年下降了17.91个百分点。
减负是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对此吕玉刚介绍,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得到有效缓解。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出台《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明确了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政府四方责任,着力构建系统化减负体系。积极推进学校建立课后服务制度,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全国36个大中城市66.2%的小学、56.4%的初中开展了课后服务,有效解决“三点半”家长接孩子难问题。全面清理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由105项减至35项,更加注重体现素质教育导向。
吕玉刚表示,教育部坚持综合施策、内外联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建立了校外培训机构“先证后照”制度,重点整治无证无照、超前超标培训、违规收费、虚假宣传等问题,摸排整治了40万所校外培训机构。印发义务教育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和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进一步完善校外培训监管制度,有效保障家长和学生权益。
解决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上好学”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强音。在张志勇看来,“有学上”的问题正在被“上好学”的需求所取代,教育的内涵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
对此,吕玉刚表示,教育部将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变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更好地服务农村地区开齐开足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缩小教育差距。“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四梁八柱’已基本确立,基础教育已经踏上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征程。”吕玉刚说。(记者康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