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网红”等现象的影响,孩子们的攀比行为也花样百出。他们向同伴炫耀自己的新衣服、新书包和最时兴的文具、玩具,课间常有些学生会聚在一起讨论吃喝玩乐的花费,炫耀自己某个东西有多贵。有的孩子还会向家长抱怨零花钱太少,被同学看不起。如果孩子出现了上述的消极攀比现象,我给家长们提几个建议,让孩子建立在虚荣心基础上的盲目相比,转化为积极的、善意的、科学地与他人相较;帮助孩子把与同伴的物质攀比转变为与朋友间的并肩前行。

一、转移攀比兴奋点

孩子们出现物质攀比的现象,请家长首先从自身查找原因。在日常生活中,您是否也和他人攀比过名牌服饰和箱包?攀比过住房和私家车?您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分析成人要实现攀比目标,需要过硬的本领和艰辛的劳动;您不妨和自己的孩子讲一讲您所经历的困难,以及面对困难挫折是如何想办法去克服的。尝试让孩子去了解成功背后的艰辛与汗水,成功同样也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之后可以引导孩子把眼光放到比能力、比进步、比品格、比努力、比好的行为上,这才是更有意义的。

二、引导孩子正向比较

孩子们在攀比时,最典型的理由就是“别人都有,所以我也应该有。”因此,别人买了新书包,我该有;别人买了新式玩具,我更应该有。这时,因为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受情绪控制而缺乏理智,不能理解家长解释的道理。此时,您可以让孩子尝试用自己已经有的玩具、物品或者特长和别人比,让孩子知道自己有的东西,小伙伴们也没有,自己有的专长,别人也没有。再更进一步去鼓励他们自己与自己进行比较,用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比,这学期和上学期比,自己的今天和昨天比。在比较中,孩子们会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原来不会的计算题现在会用多种方法解答了,原来不会骑的自行车现在也可以熟练掌握骑行技巧了……在正向的比较中,孩子学会了在不断超越自己现有状况的基础上和自己比,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从而超越自我。

三、用榜样来激励

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因此,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与攀比行为有关的趣味故事,让他们从故事人物的思想行为中得到启示和教育,同时把自己与故事中的人物对照,找出异同,自觉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比如《骄傲的孔雀》这篇童话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此外,一些历史名人故事诸如“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等,都可以成为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的材料。

四、要保持“平常心”

帮助孩子时常保持一颗“平常心”可以减少攀比现象的发生。建议家长可以在孩子的成绩以及未来的规划等问题上也保持一颗平常心,实事求是地帮助孩子们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也就更容易从平凡的生活中、从点滴的小事中发现快乐、感受快乐、创造快乐。另外,家长还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做一天“小家长”,用固定的金额计划安排家里一天的开销,培养正确消费观念。

(赵彤,河西区梧桐小学教师,天津市名班主任刘辉工作室成员,所带班级获天津市优秀班集体称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