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1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四梁八柱”基本确立、发展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缓解、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这背后,是我国1586万名基础教育教师的有力支撑。然而,面对现代化经济转型升级对教育的迫切需求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教育期盼,教师队伍仍存在不能适应的地方。

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还面临哪些挑战和任务?近日,中国教育学会举办《中国基础教育》首发暨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座谈会,一线教师、校长代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讨论。

“有一流教师才能有一流教育,提高教师质量要从把好入口关开始。”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宇辉说,从北京高考录取情况来看,近年来师范院校的平均录取线从过去的上中游变成了中游甚至偏下,“这与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不匹配”。


(相关资料图)

如何增强师范教育、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刘宇辉建议,除了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力度、给予师范生更优惠的奖助学金外,还可以在就业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如给予师范生一定的就业优先权等,并且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师范教育的协同发展和整体质量提升。

“我们的做法是加强教师的供给侧改革,实施未来教师储备与培养计划,对可能从教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前置培养和发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介绍,上海通过“种子计划”,面向高校低年级学生尤其是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开展职前培训、实习实践等活动,吸纳优秀学生组建未来教师储备库,鼓励他们未来从教。

引得来更要留得住。李永智认为,目前中小学教师仍然存在非教学类负担过重,从而导致年轻教师入职后流失的现象。因此,需要关注教师的身体、心理健康等问题。

作为区域内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北京市开展了大范围、大比例、全覆盖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这次交流轮岗比我们想象的更受学生和教师欢迎。”刘宇辉说,大力加强教师交流轮岗,需要联合人事、财政等各部门协同推进相关工作,并且通过及时跟进质量评估、完善配套的绩效工资岗位聘任等,确保交流轮岗的常态化和可持续。

“目前,农村教育还是短板。加强农村教育,关键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认为,农村学校教师教育理念比较落后,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而且存在优秀的青年教师留不住等问题。

“新时代来了,新的政策、理念和目标也都有了,教师该怎么办?”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表示,教师如何把新的政策、理念和目标“化”为自己的基本功,是当前的重要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教师。”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表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关键就是要让教师具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素养,反之则谈不上高素质、专业化和创新型。

“办好基础教育,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本靠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表示,中国教育学会将继续在服务教师、引领教师、成就教师上有所作为,做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见证者、推动者、实践者和引领者。(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梁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