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时,我们有很多偏重实践的特色课程,还到乡村学校见、实过;工作后,大学时的老师依然会解答我在教学或研究时遇到的困惑,让我在乡村教师岗位上做得更好。”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历史教师兰熙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师范生,自2021年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毕业后,她已在家乡如皋任教满一年。“我现在的理想是当个好老师,母校为我提供了很大助力。”

2016年,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在全省实施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包括江苏二师在内的7所师范院校开始招收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师范生。“以此为契机,我校持续做特、做优、做强乡村教师教育,致力培养乡村教育情怀浓厚、综合素质和专业水过硬、创新能力强的卓越乡村教师。”江苏二师党委书记王仁雷表示。

定制培养方案:打造乡村教师“订单班”

新学期开学,江苏二师迎来750名乡村定向师范生新生。他们在报到前已和生源地教育局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即将在4年后回到家乡,在当地县级政府驻地以外的乡镇、涉农街道和村庄的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任教。

“学校根据各地实际需要制定招生计划和乡村定向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江苏二师教务处副处长王玉玺说,“本土化”是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的鲜明特色。每年招生前,省内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招生专业和人数,学生入校后经过4年培养,毕业回到生源地任教,定岗定编。“这种‘订单班’式的培养模式,为乡村定向师范生‘下得去、留得住’打下坚实基础。”

6年来,江苏二师招收乡村定向师范生的专业从5个增加到13个,基本涵盖了该校所有师范专业;招收学生数增长3倍,已毕业的1044名毕业生几乎全部回到家乡成为乡村教师。

为了让乡村定向师范生尽快实现专业理论和师范实务的“双成长”,毕业后更好适应工作环境,学校加强与一线中小学、幼儿园合作,将“双导师”制贯穿定向生培养全程。

“我很幸运,两位导师都是业界精英,一位训练我如何设计鲜活高效的课堂,一位教我怎么做好班级管理。”刚刚毕业的小学教育专业乡村定向师范生左天懿告诉记者,两位导师优势互补,让她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极大的进步。现在,她在曾就读过的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担任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实现了自己儿时从教的梦想。

“4年培养期内,乡村定向师范生的课程学、教师基本功、社会服务、教育见、社团活动等情况都会纳入综合评价范畴。”江苏二师教务处实践科科长邓海威介绍说,各专业学院和用人单位共同对乡村定向师范生开展全过程评价,评价结果成为岗位分配的重要参考。

厚植“乡味”底蕴:课程实践皆有乡土气息

“教育理论课上,老师总会讲解某个知识点在乡村教育层面怎么体现,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江苏二师2018级小学教育专业乡村定向师范生万伊洛说。在许多看似与乡村无关的课程中,教师总会把乡村元素融入实例,让对乡村教育不甚了解的定向生在日积月累中“进入状态”,将教育学专业理论逐步和乡村教育实践联系起来。

2016年以来,江苏二师在省教育厅的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下不断修订乡村定向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各二级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进一步细化方案,不断突出“乡村特色”。

音乐学专业为乡村定向师范生量身打造“江苏地方传统音乐概论”“江苏地方戏曲鉴赏”等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将课堂教学搬到乡村幼儿园,举办创意玩具设计大赛、优秀故事编写等实践项目……在师范专业课之外,乡村定向班学生的课表上还有不少体现江苏省情、反映乡村特色的课程。

同时,利用假期开展乡村儿童关爱教育相关实践活动,是江苏二师所有乡村定向师范生的必修课。“我在镇江、淮安的乡镇幼儿园见过,还通过学院的‘彩虹伞’支教项目到贵州荔波的村子里陪小朋友过暑假。”曾就读于江苏二师学前教育专业乡村定向班的贾奔奔回忆说。在实践中,定向班的学生们得以真正走进乡镇学校,对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有了更直观的了解。“真正接触了乡镇的孩子,乡村情怀自然被激发出来。”

“既有城市学校的实经历,又有乡村学校的实践体验,学生的眼界才放得更开,更能主动思考如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乡村。”江苏二师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邬春芹告诉记者。在师范生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学校将城市和乡村学校均纳入学生见、实范畴,学生实践课程学分达到总学分的30%。此外,学校还与地方教育局、乡镇学校积极搭建“乡村教育工作站”实践台,推进学生实践的同时联合开展“课程共建、课堂延伸”教研活动。

坚持职后培养:“空中课堂”为新教师“充电续航”

“现在,参加一些重要比赛时,我仍会向大学时的导师征求意见。”灌云实验小学教师宋文杰是江苏二师首届乡村定向师范生。她告诉记者,工作2年多,她仍与在校时的导师保持联系,每当需要专业建议时,导师还是会耐心倾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首届乡村定向师范生毕业后,江苏二师各二级学院均对定向班学生进行跟踪回访,了解他们在乡镇工作的情况。学校发现,虽已有乡村学校实践基础,很多毕业生走上乡村教师岗位后还是有些心理落差。“我校专业教师会为毕业生提供持续的专业指导。”王玉玺介绍说,为了让毕业生尽快适应乡镇学校工作,坚守乡村教育初心,学校的职后培养从未“掉线”。

“我们希望通过‘空中沙龙’让学生在乡村‘留得住’。”江苏二师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吴巍莹说。首届乡村定向师范生毕业不久,学院的几位教师就和毕业生们组建了“田野里”微信群,在线和毕业生交流工作问题,分享乡村教学实践经验。现在,“田野里”微信群中聚集了江苏二师、省教科院的几位教师和不少毕业不久的乡村幼教“新苗”。大家每周定期举办“空中沙龙”,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或闪现的灵感。

“‘田野里’给了我有力的精神支撑。我们敞开心扉交流,老师们也耐心解答我们的困惑。”2020年毕业的李涵在家乡东海县当幼师。在“田野里”与母校师长和同学的交流让她收获不少归属感。在学院教师的鼓励下,她开始记录自己工作以来积累的师幼互动故事,并最终在导师帮助下定稿出版。“希望更多人了解乡村幼教和幼师的现状,也希望我能在岗位上做得更好。”李涵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