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为拓宽工作室成员视野,提升成员的专业素养,7月21日,成华区刘小龙名师工作室组织全体成员线上参加了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主办的“四川省名师创新成长与核心素养主题培训”活动。

开班仪式上,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处副所长张学兰为本次活动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勉励老师们做有格局、有专业、有品味的“三有”名师,电子科大附小副校长李雪梅作为学员代表进行了发言。

张学兰副所长


(相关资料图)

李雪梅副校长

开班仪式后,第一场学术讲座是来自上海市语文特级、正高级教师、青浦区师之蕴工作室领衔人关景双带来的《课例研修的师之蕴实操经验》。关教授文思敏捷,思想深刻。他分别从课例研修的路径、教学素养的六大能力、评学论教的教研流程、批注设计的观课范式四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工作室的实践成果。

第二场学术讲座是常州市金坛区东城实验小学校长蒋守成带来的《漫谈教师的核心素养》。蒋校长的讲座既有理论深度更有实际操作,本场讲座他着重围绕五大板块展开讲述:一、“能力”和“素养”;二、“同学”和“同事”;三、“倾听”和“判断”;四、“情绪”和“智商”;五、“舒适区”和“学习区”。

第三场学术讲座是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芦苇老师带来的《解码卓越:教师专业发展与自主研修》。讲座中卢老师从教师专业发展判断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概念、教师专业发展的经典学说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专业发展四个方面深入的探讨和分享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三位专家的讲座不约而同的指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胜任力和持续力是职业发展道路上需要不断摸索和提高的。回顾工作室的历次活动,都是围绕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而开展的,这说明领衔人刘小龙校长带领着成员们行进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相信成员们会越来越优秀。

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工作室成员还将自己的所学所感用笔记录下来,表示在此次研修活动中收获了很多前瞻性的理念,研修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在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成员们将积极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为特殊(融合)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孙林馨 通讯员 徐虹)

【工作室成员心语心愿】:

人是生产力最为活跃的因素,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宝贵资源。开阔教师视野、革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策略、提升教师能力和激发教师活力,是每一所学校都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重要问题,因为教育关乎未来,小可影响家庭福祉,大则关系民族复兴,唯有教师充分、自由、专业、全面地发展,才能形成磅礴的力量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的提升。近期,工作室组织成员聆听一线专家学者论道教育,虽无宏大理论,唯有实践真知,精雕细作,娓娓道来,紧扣发展关节,直击教育痛点,舒心熨帖,淋漓酣畅,发人深思。再观工作室成员,潜心学习,沙沙笔录,和高人对话,与自己私语,反躬自省,沉思积淀,砥砺师爱,理清思路,抓住关键,充电蓄能,点亮心灯,向着更加诗意的远方再出发!

——成华区刘小龙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刘小龙

很幸运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在这样一个炎热的暑假静下心来为自己充电,为团队赋能。关院长给我们介绍的师之蕴名师工作室课例研修的实操经验,让我在茫茫的教学中找到思路,教师不只是上好课才是一名好教师,同时做到上好课、讲上课、写上课才有成为优秀教师可能,要做到前面3点,离不开教师的核心素养,下午蒋校长和芦所长为我们带来教师核心素养的内容,理清了几个概念:能力不等于素养,学科专业不等于学科教育专业,并提出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专业发展5层次,自主研修的关键策略,自主研修的基本内涵等内容,这次培训让我及时了解了国内外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跳出深井,拓宽视野,练造成一个有大视野、大胸怀的教育人。

——成华特校 鞠欣

从听中学,需要实例示范,实操历练;从做中学,有扎根课堂同伴之间讨论评论,感悟教师研修的三重境界。读书上课评论反思,才能成为好老师,成为名师一言以蔽之即实操。也就是老师要想获得最有效的教学经验,最好的地方是课堂。老师要想获得成功教学的经验,最好的途径就是上课。老师要有课堂情境,有观摩方法、有研讨情境,引领提炼,用心教研为自我,用心教学为学生。公开自我实操认识的体验,分享深度觉醒,做有思想的行动者,给人生未来定位;改变,从今天做起,适应理性的成长。教学方法贵在得法,方法就是底蕴,方法就是品味。

通过关老师的讲座,我有了教学思路,在以后的教学中,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课中解读好有价值的文本思想,课后做好有待提高的反思与感想。把常态研修与成长相结合,踏踏实实做教师,学习让我信心满满。在关老师的指引下,我会坚持不懈的学习理论知识,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乘风破浪,砥砺前行,让我们为自己的成长,为学生的进步一起努力,拼搏;同谱育人新篇,共架理想金桥!

——海滨小学 孙玲

有幸参与本次,内容丰富,切合新课改、教师发展的实际现状为我们指出团队、个人的发展路径。“核心素养”、“研修”与“终身学习”三个关键词不停萦绕在耳边,让我想起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的著作《智能时代的共享教育》中提到的观点:“教育需要内心宁静的教师群体,静静地做好自己领域里的事,即使只有一厘米的空间,在灵魂的感召下,我们一定久久为功,努力把工作做到极致,一丝不苟,不断地“舞蹈”,让做事的态度充满使命感。若如此,我们将不愧于教育,不愧于人生。”颇有感触。

教师,以及团队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研以促行;学,学以促思;修,修以内化。整个教育生涯当中,需要不断的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课堂为基点、以问题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将“研——学——修”之间架起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从而将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生活化、情境化,在教育实践中感受研究的趣味和魅力。

——北新实验小学 陈雯雯

一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关景双老师的《课例研修的师之蕴实操经验》讲座,让我收获了:通过主题式课例研修的流程和方法,怎样为达成教学目标而精准施教和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与改进,让学生真正地在有效课堂中受益。

蒋守成老师的《漫谈教师的核心素养》让我收获了:教师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怎样增强核心素养的方法,从“同学和同事”、“倾听和判断”、“情绪和智商”等等方面展开叙述,让我更深入地理解到了增强教师核心素养的方法。

芦苇老师的《教师专业发展和自主研修》让我收获了:怎样进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专业发展方法,可以从教师的专业素养方面发展;从学科教学专业素养方面发展;学科课程素养方面发展;建构课程体系的关键环节方面发展,从而精进基于教师发展的自主研修,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地增强。

一天的培训,让我感悟到:增强教师的核心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为了教师本人,而且更是为了造福于千千万万的“祖国花朵”,教师强则学生强,学生强则国家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不禁感叹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双水小学 蒲琳

听了关老师的讲座,才明白课例研修的真正内涵以及对于一位一线教师来说做好课例研修有多么重要。课例研修是以行动教育为引领,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问题为主题,以观察点着眼,以观察和反思为手段,以互动对话课堂出思想为方法的教学研究。关老师还有自己的一套评学论教的教研流程:分组观察、自我梳理、小组讨论、执教说课、大组交流、用笔梳理六个步骤。他提出观察要点有5:①课时目标的具体化;②教师语言的术语化;③课堂环节的对应性;④师生互动的启发性;⑤作业布置的适切性。通过关老师提出的这5个观察要点,反观自己的教学设计,才发现平时很难突破的问题就在这几点上。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如果从这5个观察要点入手,一一对照自我检查,自然能写出优秀的教学设计。

——七中英才学校 陈佳帆

在这蝉鸣依旧的悠长夏日,有幸在云端聆听了几位专家的专业指导与经验分享,感叹于教师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职业,而行动力则是最好的证明。

关院长从“教师经验来源与分享”、“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课例研修提升教学素养”等方面为我们详细展示了“师之蕴”的实操经验,为名师工作室的有效运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示范。

蒋校长以“漫谈教师的核心素养”为主题,从“能力和素养”、“同学和同事”、“倾听和判断”、“情绪和智商”四方面,条分缕析的将教师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为我们一一道来。

芦所长围绕教师专业发展,从“教师专业发展判断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概念”、“教师专业发展的经典学说”等六方面为我们理清了教师成长道路上的各个阶段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虽然培训的时间有限,但对每个参与其中的人来说,收获却是无限的。

——蓉城小学何婷婷

作为新时代青年教师,就应该多实践,努力学习,大胆探索;多反思,课前课中课后优化和修正自身教育教学活动;多总结,及时总结,有所沉淀。

要拥有稳定的情绪,正确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学科素养!牢记学习四定律和教师成长七定律,实现专业发展的自我觉醒。

——教科院附小熊启焱

教育无小事,一次无心的教育设计伤害了学生的一生,成为使他人终身难忘的心中之痛。作为低段学生的启蒙老师,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学策略,考虑得远一点,站位高一点,让学生在自己得陪伴下认识这个美丽得且温暖得世界。

——站东小学 刘世娇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本次研修中,每一位专家的讲座都值得我深思、值得我学习,而关景双院长《课例研修的师之蕴实操经验》的专题讲座让我收获颇多。关教授在课例研修中指出通过集体备课、上课、观课、议课、反思等环节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推进整体教学设计思路的改变,进而延伸到实际课堂教学关注点的变化。

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本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我会坚持夯实自己的理论素养,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实践,争做一名合格的融合教育工作者。

——电子科大附小 徐虹

在一天的学习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关景双院长所讲授的《课例研修的师之蕴实操经验》,让我对备课、上课、观课、评课和写课有了重新的认识。我们经常在写论文的时候苦于没有合适的题材,殊不知我们备课所撰写的每一篇教学设计都是很好的论文素材,只是需要下功夫真正动手实操,而不是直接“拿来主义”用别人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以“忙”为理由,备课时首先想的是借鉴别人现成的教学设计,缺少了自己深入的思考,缺少了自己操刀的环节,也就错失了把教学设计升级成优秀课例讲座的机会。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无论再忙,也要抽时间静下心来认真备课,写好每一篇教学设计,为上课打好基础。注重平时的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

——成华特校 曾欢

成华区刘小龙名师工作室,线上暑期研修活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