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前发布《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北京市营利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含社会艺术水考级培训机构)防控指引(第五版)》。《指引》明确,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要严格控制培训人数和时间,错时错峰合理安排培训场次和每班人数,确保培训现场学员之间保持安全距离,防止出现培训场所学员和家长大量聚集等情况。

校外培训机构

需全员摸底调查

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要遵照国家和本市疫情防控规定,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及应急预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政策,发生问题做到及时发现、迅速报告、妥善处置。涉及专业消杀、空调消毒等具体工作要及时掌握并遵照专业部门的防控指引(指南)执行。停止举办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不为参加培训的学员及相关人员提供住宿服务。

对员工、外聘培训老师和学员的健康进行全员摸底调查,落实全员健康全覆盖监测。强化员工、外聘培训老师健康教育培训,开展多种形式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网站、走廊宣传栏等台,普及卫生保健常识,指导员工、外聘培训老师和学员加强个人防护。

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要为员工、外聘培训老师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实行每天健康监测制度,进行体温监测登记,要求员工和外聘培训老师在工作期间加强个人防护,保持个人卫生、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坚决杜绝带病上岗;建立员工和外聘培训老师出京和返京报备制度,掌握记录员工和外聘培训老师出京和返京时间、出京去过的城市等信息;建立全体员工定期核酸检测机制,对涉及进口冷链食品、国产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及共同居住者要每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对员工和外聘培训老师等频繁接触服务对象或相关物品的重点岗位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其他员工每个月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新入职员工必须符合本市疫情防控有关政策并须持有入职当天(含)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证明;对符合新冠疫苗接种条件的员工,要积极动员,有序组织接种疫苗,做到“应接尽接”,全员全程接种疫苗和接种加强针免疫;对符合新冠疫苗接种条件的外聘培训老师,应督促其及时全程接种疫苗和接种加强针免疫,做到培训老师“应接尽接”“应快尽快”。所有人员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对所有进入场所人员,全部进行健康宝扫码登记和体温检测。

教学区全面实施

“封闭式”管理

严禁体温异常、健康码异常以及14天内有1例及以上本土新增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外省市所在县(市、区、旗)或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县、市、区旅居史、14天内有陆路边境口岸所在县旅居史的人员和入境未满21天且未完成7天健康监测的人员(自澳门入境人员除外)为培训班现场授课或服务。

教学区全面实施“封闭式”管理,严控人员进出,除员工、外聘培训老师、学员外,禁止其他人员进入培训场所。做好进出通道管控,所有进出培训场所人员都要落实北京健康宝扫码、体温检测、信息登记等流程,严禁任何人带病进入培训机构。快递、外卖实行无接触配送,一律不得进入机构内。工作人员要帮助、引导学员等相关人员使用北京健康宝,如实对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及时提示和引导无法提供北京健康宝健康状态的老年人(儿童),出示其本人身份证件或提供身份证号码,由有关工作人员通过“老幼健康码助查询”等方式助查获取健康状态并对其测温。

培训过程中师生及在场其他人员都要正确佩戴一次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因培训需要确需摘口罩时,要注意人与人之间保持安全距离并注意通风。建立缺课登记追访制度。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须掌握所有未正常到岗到课的员工、外聘培训老师和学员的健康状况,了解相关情况。

每天对培训场所

进行预防消毒

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要严格落实环境清洁消毒工作,每天对培训场所进行预防消毒。办公和培训场地要按规定保持足够的清洁与消毒频次,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记录和标识。培训场地要具备良好通风条件,在楼宇办公场所、餐厅、电梯、地下室等相对封闭空间,要保持良好通风状态,控制人群密度,避免交叉感染。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每天要做好各类培训、生活及工作场所(如教室、办公室、公共活动区等)的通风换气,严禁安排学员在密闭环境下学和活动。

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要立即启动应急处置工作,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相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培训场所应设置“临时隔离室(区域)”。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发现学员或员工等人员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的,应及时在“临时隔离观察室(区域)”进行隔离,由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督促协助发热人员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按防疫要求和规定及时到医院进行诊疗,并立即向属地街道(乡镇)以及行业主管部门有关防控组报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