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妈妈:我家13岁的女儿喜欢买盲盒,开始是一个一个的买,后来是两个两个的买,现在是一套一套的买。

小B妈妈:我家娃也是,宁愿不吃冰激凌也要买盲盒,我宁愿带他绕道走,不看到就不会想着要买了。

据相关报道显示,中小学生每年花在买盲盒的钱动辄上千元,而文具盲盒和卡片盲盒最受到中小学生群体的追捧。

1

孩子大手笔买盲盒背后的潜在心理

初中生小蓝将时的零花钱攒下来买动漫卡片盲盒,一年花了约3000元。

小学生为抽到隐藏款连续购买装有24支笔的套装20套,花费2000余元。

孩子购买盲盒上瘾的行为引起不少家长的担忧:

对此专家分析:买盲盒是一种“文化消费”,每一种盲盒上都有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每次都有惊喜,还有隐藏款。

孩子们喜欢盲盒,一方面是喜欢这种惊喜感,另一方面可能是社交的需要,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享受被大家围观、关注的感觉。

2

专家支招:引导孩子理购买盲盒

1. 在开盲盒体验和按需购买之间做好衡:

商家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随意所带来的期待心理进行营销,这符合商业逻辑,但很容易违背教育伦理。教育需要培养孩子的理能力,即按需购买,需要什么文具就购买什么,让孩子学会判断,学会自控。在满足孩子开盲盒的体验与按需购买上进行衡,可以引导孩子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和消费计划购买玩具盲盒进行游戏体验,而对文具的购买还是采取按需购买的原则。——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博士殷飞

2. 降低给孩子买盲盒的频次,减少及时反馈的快感:

一般来说,十几块钱的盲盒文具家长都会给孩子买,但是当孩子买得停不下来,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家长可以采取逐渐降低购买频次的方法,减少孩子得到那种及时反馈的快感,慢慢地孩子的兴趣就淡了。——金陵中学心理老师王诚俊

3. 跟孩子算算账是个不错的选择:

文具盲盒等类似产品容易诱导学生产生赌博心态,对于孩子来说,这是非常糟糕的心理暗示。另外,如果盲盒开出来的文具不是自己想要的,也容易造成学用具的积压。针对这种情况,跟孩子算算账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给孩子出几道题,比较一下买一支自己真正需要的笔的价钱,以及盲盒抽出自己想要的笔的价钱,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做出理科学的选择。——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宋少卫

4. 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诱惑,从而抵制诱惑:

除了迷恋文具盲盒,不少孩子对其他类型的盲盒也有浓厚兴趣。在开学第一课谈到“抵制诱惑”的话题时,不少孩子也提到自己忍不住买盲盒的问题。她认为,作为老师,要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诱惑,从而抵制诱惑。“比如用自我对话法,让接受诱惑的我和拒绝诱惑的我进行对话,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在引导孩子进行思辩,做出理选择。”——京源学校小学部心理老师袁榕蔓

3

购买盲盒时,要注意这些问题!

1. 要强化风险意识。消费者充分认识到盲盒、文具盲盒的不确定本质,认清并防范商家过度营销的套路,理消费、量力而行。

2. 要加强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家长要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教育,主动揭示文具盲盒的营销特点和规律,将相应风险讲明白、讲透彻、讲到位,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摒弃投机心理,避免过分沉迷,防止盲目跟风、攀比消费。

3.要慎重选择购买。消费者选购盲盒时,应注意查看适用年龄、警示说明等信息,不要购买无检验合格证明、无中文标签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厂址的产品。

4.要注意索要并留存购物票据、经营者广告宣传等证明材料,作为事后维权的凭证。

5.对于具有特殊部件的盲盒内置产品,如果含有小零件、小球等,外包装上应标注警示用语。家长要提前查看外包装并告知儿童,避免发生儿童在使用中意外吞咽、窒息等情况。

6.在使用盲盒中的产品前,家长要仔细检查产品是否清洁干净、是否有锐利边缘、尖端、突出物、刚材料上的圆孔等易对儿童造成伤害的部件,及时进行防范。

7.家长应注意防止孩子在玩耍过程中误舔盲盒中的玩具,且养成玩耍后及时清洗盲盒中的产品,并洁净双手的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