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北京冬奥会顺利闭幕,中国代表团以9金4银2铜的成绩创纪录收官。广东教育系统在赛事服务保障、冬奥备战参赛、校园冰雪运动等方面,狠下“绣花”功夫,发挥高水平人才作用,提高校园冰雪运动普及水平,为广东校园冰雪运动健康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应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邀请,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博士韩春远从赛前备战开始,担任国家队速度滑冰女子短距离项目体能教练,指导赛前体能训练工作,为速滑项目在比赛中争金夺银贡献智慧和力量。本届冬奥会我国速滑项目获得3金1银1铜,高质量高水平的体能科学训练功不可没。
据悉,广东共有19名技术官员参加本届冬奥会的赛事执裁、服务和保障等工作。其中肇庆学院教师李灵超受北京冬奥组委会邀请,出任本届北京冬奥会技术官员。在无雪的南方校园内,成长出胜任国际赛场的技术官员和赛事保障服务等专业人才,是广东贯彻落实“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体现,也是国家“南展西扩东进”战略部署的缩影。
在冬奥会开幕式和赛场上,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及志愿者穿着使用的北京冬奥会制服装备引人注目。这一系列制服装备从征集设计稿到最终亮相,前后进行了8轮版型优化,离不开冬奥会制服装备工作团队500多个日夜的默默付出。这一工作团队中,就有华南师范大学创意设计学院院长吴洪。在冬奥会制服装备工作中,他除了参与评审工作外,还和一线的设计人员并肩作战,到服装制备最前线指导工作。
在运动员培养方面,广东不断实现历史突破。根据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公布的名单,广东省共有22人进入代表团,包括17名运动员和5名教练员。
彭俊越实现了3个突破性完赛,这是第一次有中国运动员站上奥运会雪橇赛场、第一次有中国运动员进入奥运会雪橇的决赛、第一次有广东运动员参加冬奥会。另外,广东与黑龙江共同培养的8名滑雪运动员也入选国家队并亮相冬奥。
“广东面孔”不断亮相的背后,是广东推动冰雪进校园,形成“旱冰真冰全面开花”新格局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广普及校园冰雪运动,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体育传统特色学校、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共28所,包括广州14所、深圳3所、佛山2所、东莞1所、中山2所、肇庆3所、潮州3所。
在无天然冰雪省份如何开展校园冰雪活动?“广东方案”凸显成效。2021年广东省组织开展第一届校园冰雪嘉年华系列活动,共有23所大学、26所中小学,约1000人参与。
目前,广东校园冰雪活动已形成“三整合三融合”的工作思路。整合场地:开展旱冰及真冰真雪项目的学校,通过兼容并用、改造新建等方式融合解决场地问题;整合师资:开展传统及新兴冰雪项目的学校以“请进来,走出去”的灵活方式,融合建立专项师资队伍;整合资源:将“学校、家庭、社会力量”三方优势资源融合,为活动开展提供保障和支持。(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记者 刘盾 通讯员 钟嘉仪胡嘉怡)